東非裂谷

東非裂谷 (EAR) 是一個廣闊的大陸內低地區域,正在因構造活動而緩慢分裂。 顧名思義,它可以追溯到非洲大陸的東部,大致呈南北方向,但有許多蜿蜒的偏差。 由於它不是一個單一的實體,而是由斷裂板塊形成的一系列裂谷,因此將這種地質現象稱為東非裂谷系統(EARS)更為準確。 關於非洲之角與非洲大陸其他地區的裂痕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存在相互競爭的理論。 但當肯尼亞西南部出現一條 50 英尺寬、數英里長的裂縫時,人們清楚地看到,地球上頑固的力量正在穩步重塑東非的地形。

東非裂谷系統的地理/地質

非洲板塊和索馬里板塊的相互作用導致了裂谷的形成。

正在萌芽的索馬里板塊已經開始從更古老、更大的努比亞板塊(也稱為非洲板塊)斷裂,將非洲之角帶離大陸(估計每年 0.24 – 0.28 英寸)。的過程。 地球岩石圈這一部分的這種分裂形成了一個由鬆散連接的裂谷和裂谷狀地塹(德語中的“溝渠”)組成的網絡,統稱為東非裂谷系統。 EARS 與紅海裂谷和約旦裂谷連在一起,有時被稱為“東非大裂谷”,全長約 4,000 英里,平均寬度為 30 至 40 英里。

板塊構造1596 年,布拉班特製圖師亞伯拉罕·奧特利烏斯 (Abraham Ortelius) 提出了一個“推測”,其中首次提到了地質時期地球各大洲之間的相對移動。

大約 1,864 英里長的東非裂谷的最北端部分始於紅海/亞丁灣,一直延伸到莫桑比克中部和津巴布韋北部。 該系統內還有三個微孔板:Victoria 微孔板(北部)以及 Rovuma 和 Lwandle 微孔板(南部)。 這些構造實體的潮起潮落定義了EARS 的兩個明顯的子區域:東支(也稱為格雷戈里裂谷)和西支,一些來源還區分了東南支- 所有這些都由較小的裂谷組成。

東非裂谷東支的北部終點始於阿法爾地區,靠近埃塞俄比亞北部、厄立特里亞東南部和吉布提西部的交匯點,大約是紅海和亞丁灣(阿拉伯海的一個支流)的交匯處。 這也是努比亞板塊、索馬里板塊和阿拉伯板塊交彙的地方(可惜,目前正在分裂):這個地點被稱為阿法爾三重交界處。 從這裡開始,整個星系中最古老、最明確的裂谷——埃塞俄比亞裂谷——拉開了序幕。 然後東支繼續沿西南方向穿過埃塞俄比亞中部,然後從北到南大致將肯尼亞一分為二,在首都內羅畢稍西一點的地方走一條路,最後在乞力馬扎羅山(即非洲最高峰)附近結束。 東南支流沿著非洲東南海岸進入莫桑比克海峽,在近海印度洋海底出現一些裂谷。

安博塞利國家公園的乞力馬扎羅山。

東非裂谷系統的西部分支(也稱為艾伯丁裂谷)在非洲大湖區(也稱為裂谷湖泊)北部開闢出一條半圓形路徑(向西凸出)。向南航行,穿過五大湖地區的南部,到達莫桑比克中部東海岸。 東部地區普遍乾旱,而西部地區卻異常多樣化——有高地森林、白雪皚皚的山峰和稀樹草原,與許多湖泊和濕地相得益彰。

EARS 經歷了嚴重的火山和地震活動。 熔岩經常從其範圍內的各種裂縫中噴發,主要的獨立火山很早以前就出現過,包括 19,341 英尺高的乞力馬扎羅山、肯尼亞山和尼拉貢戈山等。 EARS 也是地球上最大的地震活躍裂谷系統。 大多數地震發生在東非大裂谷北端附近的阿法爾窪地/阿法爾三重交界處附近。

東非裂谷系統的成因是什麼?

構造板塊的移動會導致裂縫的形成,裂縫會加深,從而將兩塊大陸完全分開。

當岩石圈(即地殼和上地幔)的巨大岩石板(稱為構造板塊)破裂或“裂谷”時,就會形成裂谷或裂谷。 這與河流和冰川山谷的形成不同,河流和冰川山谷是由有時穩定、有時猛烈的侵蝕力雕刻而成的。 就東非裂谷係而言,相對較新的索馬里板塊與原始的、主導大陸的努比亞板塊的偏離造成了狹長的南北大陸裂谷。 當板塊水平拉伸時,它們會變得更薄,並斷裂成遍布整個耳朵的大大小小的裂痕。 這一過程自中新世(約 22 至 2500 萬年前)開始就一直在展開。 雖然東非展示了板塊構造和火山作用/岩漿作用的基本原理,但一些不斷演變的裂谷形成背後的精確地質力學仍然是研究人員之間持續爭論的主題。

耳朵新聞

2018年3月,肯尼亞西南部蘇斯瓦地區地殼出現相當大的裂縫。 這條50英尺寬、數英里長的裂縫吞沒了內羅畢-納羅克高速公路的一部分,迫使一些家庭撤離。 構造板塊的移動通常是難以察覺的緩慢,但暴雨和地震活動的結合在地形上留下了一道疤痕,清楚地表明了這一宏偉過程,可能有一天(從現在起幾千萬年)將東非的部分地區拼接起來來自大陸(類似於馬達加斯加)。

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尼拉貢戈火山的火山口。

2021 年 5 月 22 日,11,500 英尺高的尼拉貢戈火山猛烈噴發。 超過 80,000 戶家庭、總計超過 400,000 人必須從剛果民主共和國戈馬市(及周邊地區)撤離。 尼拉貢戈火山經常出現活動跡象,其火山口內潺潺的熔岩池就證明了這一點。 但在這一天,熔岩噴射到三層樓高的空中,並從山坡的裂縫中噴湧而出,迅速侵蝕了六英里外這座擁有 150 萬人口的大都市的郊區。 隨著大規模的破壞,數十人死傷。 這座位於東非大裂谷中部的火山也於 2022 年噴發,造成約 250 人死亡,12 萬人無家可歸;1977 年,其洶湧的熔岩流導致 600 至 2000 人死亡。

德國杜塞爾多夫博物館展出的露西模型。 南方古猿阿法種露西的化石是在埃塞俄比亞的阿瓦什山谷發現的。德國杜塞爾多夫博物館展出的露西模型。 南方古猿阿法種露西的化石是在埃塞俄比亞的阿瓦什山谷發現的。

東非裂谷體係並不全是厄運和陰鬱。 事實上,獨特的環境變化可能帶來了挑戰和機遇,極大地促進了我們的原始人類和南方古猿祖先的進化。 世界這一地區出土了許多重要的化石,有助於加深我們對生物譜系的理解。 也許其中最著名的標本是大約 320 萬年前的南方古猿阿法種,被稱為露西 (Lucy)。 露西是由古人類學家唐納德·約翰遜和他的團隊於 1974 年在埃塞俄比亞的阿瓦什山谷發現的,該山谷是阿法爾三角/窪地的一部分。

活躍的大陸裂谷帶被稱為東非裂谷,或更準確地說,東非裂谷系統,沿同名地區的大部分地區延伸數千英里。 這是一個複雜的、生物多樣性的、變化無常的地理區域,讓研究人員和我們所有的旁觀者能夠實時感受到構造板塊的存在和頑強的力量。 雖然非洲在未來的歲月裡仍將是一個和諧的大陸,但 EARS 總是會受到地殼突然扭曲的影響。 與此同時,它也受益於由一系列相關裂縫所培育的慷慨的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