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攀蛇是屬於 Oxyuranus 屬的劇毒 elapids。 這種蛇是澳大利亞特有的,以其體型大、敏捷性高和毒液而聞名。 目前,已識別出三種大班,其中沿海大班有兩個亞種。 在這裡,我們討論不同種類的太攀蛇及其區別特徵。
3. 中央山脈大班
三種大班品種之一是中央山脈大班或 Oxyuranus temporalis。 這條蛇最近在 2007 年由四位澳大利亞研究人員 Mark Hutchinson、Brad Maryan、Paul Doughty 和 Stephen Donnellan 描述。 中央山脈太攀蛇是一種大而敏捷的蛇,與其他太攀蛇物種一樣,具有劇毒的毒液。
2. 沿海太攀
沿海太攀蛇或普通太攀蛇 (Oxyuranus scutellatus) 是一種大而劇毒的蛇,原產於澳大利亞北部和東部沿海地區,也在新幾內亞島上發現。 沿海的太攀蛇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毒蛇,根據其鼠類 LD50 值,是世界第六大毒蛇。 該物種的成年人可以達到6.6英尺的長度。 研究揭示了非洲黑曼巴與沿海太攀蛇之間的一些相似之處,包括該物種的頭部又長又窄。 蛇的體色從均勻的淺橄欖色到紅棕色到深灰色和黑色不等。 腹面通常呈乳白色至淡黃色。 沿海太攀蛇可以在廣泛的棲息地中找到,包括季風森林、林地、潮濕的溫帶到熱帶沿海地區等。這種蛇主要以溫血動物為食,如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 這條蛇的毒液含有泰克毒素,這是一種強效的神經毒素,會損害受害者的神經系統並抑制血液凝固系統。 死亡可在中毒後 30 分鐘至 2.5 小時內發生。 未經治療的受害者肯定會死亡,因為沿海的太攀蛇一口咬下幾乎不會造成致命劑量。
沿海大班有兩個亞種,即在新幾內亞島南部發現的巴布亞大班或 Oxyuranus scutellatus canni,以及在昆士蘭、北領地和西澳大利亞的部分地區發現的沿海大班或 Oxyuranus scutellatus scutellatus。
1. 內陸太攀
內陸太攀蛇或小型蛇或兇蛇(Oxyuranus microlepidotus)是一種劇毒的太攀蛇,生活在澳大利亞中東部的半乾旱地區。 從 1879 年首次發現到 1972 年重新發現,國際科學界對這種蛇知之甚少。 後來的研究揭示了內陸太攀蛇的劇毒性質。
它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毒的蛇。 在對人類心臟細胞培養物進行測試時,發現太攀蛇的毒液比任何其他爬行動物的毒液具有最大的毒性作用。 這條蛇非常適合充當專業的哺乳動物獵人。 一口這種太攀蛇可以殺死 100 個成年人。 死亡很快,通常在被咬後 30 到 45 分鐘內發生。 內陸太攀蛇是一種非常敏捷的蛇,攻擊極其準確,幾乎每一口都會注入毒液。 然而,蛇也是一種害羞和隱居的生物,除非受到威脅,否則不會攻擊。 蛇也生活在偏遠地區,因此與人類的接觸很少。 因此,儘管這條蛇是最毒的,但它的性格和罕見的人類接觸使它獲得了世界上最致命的蛇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