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有物種是僅存在於特定地點、地區或地理區域內的物種。 這個區域的範圍可以是任何大小,從特定的生態系統到整個大陸,但所討論的物種只存在於那裡。 例如,如果給定的動物是泰國特有的,則該動物只會在泰國境內發現,而不會在泰國境外發現。 由於地方性物種僅在一個地區內發現,因此地方性物種較多的地區往往位於更偏遠或偏遠的地區。 島嶼、半島或極端棲息地更有可能有地方性物種生活在那裡,因為這些動物很少(或可能沒有)機會離開它們的原始棲息地。 如果沒有這種遷徙或移動,這些物種仍留在其原始棲息地內,因此是該地區特有的。
特有物種豐富的地區

擁有比其他地方更多的特有物種的偏遠地區通常是島嶼或島國。 夏威夷群島以及整個澳大利亞大陸擁有一些最高水平的特有物種。 南部非洲和馬達加斯加也高度流行。 在這些地區,地方性野生動物的比例高達 80% 到 90%,這意味著幾乎所有生活在該地區的動物都只在該特定地區發現。
閱讀更多生活在馬達加斯加的動物
對於澳大利亞來說,有很多地方性物種的例子,包括袋熊、考拉、鴨嘴獸、針鼴和袋鼠。 這些生物的特有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什麼澳大利亞與許多這些動物有如此密切的聯繫——簡而言之,它是唯一可以自然發現它們的地方。

同樣,由於地處偏遠,夏威夷的特有物種數量較多。 許多較小的島嶼擁有特有物種,僅僅是因為它們與其他地區如此隔絕。 夏威夷州鳥 Nene(或夏威夷鵝)是僅在該島鏈上發現的特有物種。
閱讀更多夏威夷有哪些動物?
生物多樣性熱點和地方性

一般而言,世界生物多樣性熱點與其地方性熱點之間存在顯著重疊。 這是因為生物多樣性熱點的定義是那些擁有超過 1,500 種地方性動物群並且由於棲息地退化而失去了 70% 以上的原始植物生命的區域。 事實上,在特有率最高的 20 個地區中,有 16 個也被認為是生物多樣性熱點。 如前所述,島嶼的特有率很高,佔 20 個地區的一半。
閱讀更多什麼是生物多樣性熱點?
物種如何成為地方性的?

有兩種不同的方式可以使一個物種成為地方性物種。 這些被稱為本土或異地。
本土的
本土物種是一種原產於其發現地區的物種。 這意味著它在那個地區進化並適應了那個特定的棲息地或環境。 隨著時間的推移,動物可能已經適應了那個環境中的變化,但它並沒有從最初的進化地點遷移或顯著擴大其範圍。
異地的
另一種特有物種是外來物種。 這些是目前不在其原始棲息地的物種。 這通常意味著它們在一個地區進化,但失去了這個原始棲息地。 這可能是因為一個物種遷徙了,再也沒有回到原來的家園,或者因為以前的地理範圍被切斷了,或者不再適合生存。
棲息地的減少或被迫遷移通常是由於人類發展移除或改變了動物的原始家園範圍。 有時,範圍廣泛的動物會發現其領土被封鎖或分割。 擁有更廣闊狩獵場的大型動物(例如獅子、大型貓科動物或狼)需要廣闊的區域,而開發或農業種植可能會將這些區域分割開來,從而阻止一個物種進入其原先棲息地的一部分。 在某些情況下,動物無法返回之前的區域,只能留在新的或更縮小的區域。 如果在任何其他地區都沒有發現該物種,那麼這個新地區將是外來地方性的。
特有物種容易受到威脅

地方物種很容易受到威脅,因為它們只能在非常有限的範圍內生存。 正是讓它們活著的棲息地限制了它們的生存。 當它們的棲息地受到全球氣候變化、人類改變和退化的威脅時,特有物種無處可去。 由於它們還沒有進化到能夠在各種生態系統中生存,並且它們需要非常特殊的環境才能生存,因此這些威脅比在更大的、較少流行的地區面臨更大的滅絕風險。 區域特有的一些最常見威脅包括農業、城市化、採礦和伐木。 這些活動都導致森林砍伐、污染和入侵物種的引入造成棲息地退化。 這些變化對地方性物種有害。 例如,在過去幾百年中滅絕的物種中,約有 75% 是地方性物種。
保護特有物種

保護對於防止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很重要。 當一個物種受到威脅或滅絕時,其影響是廣泛的。 有時,只有一種特有物種才能滿足生態系統內的需求; 如果這種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發生連鎖反應,導致生物多樣性繼續喪失。 估計表明,當一種地方性植物物種滅絕時,會有 10 到 30 種額外的動物物種滅絕。 因此,保護特有物種尤其重要。
生物多樣性是健康的全球生態系統的基礎,反過來,健康的生態系統可以維持生命,包括人類的生命。 沒有生物多樣性,特別是地方性物種,地球將不再能夠生產足夠數量的我們最基本的必需品:食物、水和空氣。 這就是為什么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應主要關注地方性植物和動物物種的原因。 除非迅速採取嚴厲措施,否則這些物種及其獨特的棲息地將繼續減少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