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數滅絕發生在島嶼上,入侵物種被列為原因。
- 大多數入侵物種是由人類引入新地區的。
- 並非所有非本地物種都是入侵物種。
入侵物種是在非本土或本土地區發現的任何生物。 這些可能是特定地區通常沒有的植物、動物或昆蟲,並且可能在其國外造成重大經濟或環境危害。
然而,並非所有非本地物種都必然具有入侵性。 事實上,許多受歡迎的糧食作物品種,如小麥、西紅柿和大米,都可以在北美洲找到,但並非原產於該大陸。
什麼使物種具有入侵性?
最值得注意的是,入侵物種不是本地物種,但很容易適應其新區域,繁殖速度快,並對財產、經濟或其他區域動植物造成損害。
入侵物種從何而來?

許多入侵物種首先被意外引入一個地區。 例如,斑馬貽貝原產於中亞黑海和里海的水域,但作為大船的偷渡者抵達五大湖。 船舶在其母港裝載壓載水以保持船舶在橫渡海洋時的穩定性,一旦到達目的地,水就會被釋放。 然而,壓載水包含數千種形狀和大小的生物,包括斑馬貽貝。 這些貽貝現在已經繁殖到威脅北美湖泊本地物種的種群水平。
然而,有一些入侵物種被故意帶入外國地區。 有時它們被引入作為害蟲控制,儘管也有動物成為寵物或植物被用作裝飾的例子。 大多數情況下,進口該物種的人沒有預見到它們可能對新環境產生的影響。 例如,1949年,5隻貓被帶到印度洋的馬里恩島用於控制老鼠的數量,30年內島上有3000多隻貓,對土著鳥類構成威脅。
在某些地區,人們收養了寵物,然後將它們放生到非本土的野外,例如風暴池塘中的金魚或佛羅里達大沼澤地中的緬甸魚,在那裡它們幾乎沒有天敵,並且正在對本土野生動物數量造成嚴重破壞.
物種如何變得具有入侵性?
入侵物種在新地區蓬勃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它們迅速繁殖和繁殖,在食物來源方面也擊敗了本地物種。 北美的一個例子是 1990 年代密蘇里河中的鳙魚和鰱魚從養殖場逃出後出現。 它們以浮游生物為食,本地物種如白鱘也是如此,但由於入侵物種的攝食週期更快,種群增長更快,現在河流中沒有足夠的白鱘食物。

就像在佛羅里達州發現的緬甸蟒蛇一樣,當入侵物種被引入外來環境時,通常沒有捕食者來追捕它們。 在關島,棕樹蛇是在 20 世紀中葉引進的,沒有對手; 然而,蛇以棲息在島上的鳥類、囓齒動物和小動物為食,雖然本地物種的數量呈螺旋式下降,但棕樹蛇的數量卻在增加。 幾十年來,蛇已經導致關島的九種鳥類滅絕。
除了在食物方面與本地物種競爭或快速繁殖外,入侵物種還可以攜帶或引起疾病。
科學研究表明,入侵物種是許多地區對本地野生動物的最大威脅之一,近 42% 的受威脅或瀕危物種在其棲息地的入侵物種手中達到了這一地位。
入侵物種的經濟影響是什麼?
在某些地區,某些植物或動物的引進會對當地經濟造成壓力。 例如,南美洲的水葫蘆在許多地區被認為是侵入性的,在那裡引入它是為了它的花朵。 然而,在水中生長的風信子迅速蔓延,在烏干達,當船隻無法通過維多利亞湖上茂密的植物時,造成了破壞,導致幾個港口關閉。 它還阻止陽光照射到地表以下的植物和藻類,導致魚類沒有飼料,該國的漁業受到影響。

如何消滅入侵物種?
根據生物體和入侵程度,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可以消除入侵物種的區域。 在馬里恩島,貓感染了一種病毒,以減少壓倒性的人口。

在某些情況下,引入其他物種來控制入侵物種的種群,例如澳大利亞政府引入仙人掌蛾毛蟲來吃原產於美國的仙人掌植物,這種植物一直在破壞飼養牲畜的牧場。 這是一個經過計算的風險,因為昆蟲有時本身會成為入侵物種,必須密切監測它們對景觀的影響。
公眾意識是關鍵
全球各國政府都在開展教育活動,向公眾宣傳入侵物種。 例如,在許多地區,提醒漁民或休閒划船者在回家之前清洗他們的船隻,以防止斑馬貽貝等物種的意外運輸。
此外,園丁和園藝師被提醒檢查是否有入侵的非本地物種被種植到花壇中,徒步旅行者在穿越新區域之前被要求清潔他們的靴子。 許多活動提醒度假者不要在生態系統之間運輸植物、動物、食物或木柴等物品。 建議寵物主人如果決定不再照顧它們,就不要將動物放歸野外,而是為它們找到一個新家。
哪些物種在美國受到威脅?

美國有幾種已知的入侵物種,包括白茅草,這是一種亞洲植物,通過包裝材料到達並迅速傳播到東南部各州,在那裡接管了本地植物,但沒有為當地野生動物提供食物來源,但增加了對動物的威脅因為它比原生草燃燒得更熱、更快,並且在發生野火時可能構成重大危險。
就動物而言,野豬、歐洲綠蟹和歐洲椋鳥位居榜首。 豬會吃任何東西,包括本地鳥類,並且比當地野生動物更快地獲取橡子等食物。 此外,它們還會將疾病傳播給人和牲畜,包括大腸桿菌和布魯氏菌病。 綠蟹於 1989 年進入舊金山灣,現在它們在那裡吃掉大量的貝類並威脅著當地的漁業。 由於他對威廉·莎士比亞的欣賞,Eugee Schieffelin 將椋鳥引入美國 – 戲劇亨利四世中提到了這些鳥類,而 Schieffelin 決定在 1890 年和 1891 年將 100 只進口鳥投放到紐約的中央公園。 50 年來,鳥類跨越大陸,如今有超過 2 億隻椋鳥,它們被認為對農作物有害並具有破壞性,與本地物種爭奪食物並污染水源。
荷蘭榆樹病是一種榆樹皮甲蟲對樹木的真菌感染,在美國很常見。 在過去的 90 年裡,它從俄亥俄州蔓延到全國大部分地區,摧毀了美國近一半的榆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