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0萬年前希克蘇魯伯撞擊之後發生的海嘯可能不是恐龍滅亡的主要原因,火災產生的煙塵影響更大。儘管如此,它們的威力足以在半個地球之外的深海底部留下我們今天仍然可以看到的痕跡。
密西根大學碩士生 Molly Range 和普渡大學 Brandon Johnson 博士進行了建模,以估計整個地球波浪的大小。他們將沿海洪水留給未來的論文,聚焦在公海。 AGU Advances 攜帶了他們的結果,以及證實其準確性的地質記錄分析。
蘭奇在一份報告中說:“這場海嘯的強度足以擾動和侵蝕地球另一端海洋盆地的沉積物,要么在沉積記錄中留下空白,要么留下一堆較舊的沉積物。”陳述。
Range 計算出這次海嘯的波長與 2004 年節禮日印度洋海嘯相似,當時海嘯造成近 25 萬人死亡,但海嘯爆發時的能量卻是後者的 30,000 倍。一個小時之內,大部分能量就逃離了墨西哥灣,向東和東北流向非洲和歐洲——然後距離更近。
衝擊後四小時的波浪高度(以公尺為單位)。圖片來源:Range 等人。 AGU 進展,2022
大量的能量也流向了東南方。今天,它將流向中美洲,但在當時,它流經兩塊美洲大陸之間的通道,流入南太平洋。即使在海底,這些方向的水流也大於每秒 20 公分(0.4 英里/小時),足以侵蝕較細的沉積物。
為了測試 Range 的工作,她的合著者研究了 K-Pg 邊界兩側 120 個深海岩心中的海洋沉積物,這些岩心是在撞擊前後不久形成的。
當然,最近沉積的沉積物並未受到干擾——自那以後,再也沒有如此大的沉積物沖刷過海底。另一方面,白堊紀晚期的沉積物在墨西哥灣完全缺失,在鄰近的海洋中通常也不存在。
海嘯花了 48 小時才環繞地球,但有大陸遮蔽的海洋卻躲過了海嘯的全力攻擊。例如,繞過陸地並進入北太平洋或南大西洋的波浪不足以擾動深海海底,但由於海嘯對淺水的反應方式,靠近海岸線的波浪速度增加。
從那時起,地中海的沉積物沒有中斷,來自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的大部分沉積物也同樣完好無損。同時,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沉積記錄顯示,地質跳躍跨越了白堊紀晚期。
如果沒有 Range 的模型,紐西蘭可能被認為是安全的,距離火山口 12,000 公里(7,500 英里)。事實上,當地地質學家注意到北島和南島附近沉積記錄中的空白時,他們將其歸因於島嶼構造活動引起的局部事件。
然而,蘭奇說:“我們認為這些沉積物正在記錄衝擊海嘯的影響,這也許是這一事件全球重要性的最有力的證明。”
二十四小時後,海浪仍在墨西哥灣周圍晃動,並且奇怪地集中在其他一些地方。 AGU 進展,2022
建模需要選擇,作者選擇了一顆 14 公里(8.7 英里)寬的小行星,運行速度為 12 公里/秒(27,000 英里/小時)。這些與我們今天在尤卡坦半島撞擊地點看到的 100 公里寬(62 英里)的隕石坑一致,但其他組合也符合我們所知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波浪高度達到 4.5 公里(2.8 英里)。在使用一個程式對混亂的初始反應進行建模後,作者將 10 分鐘標記處的輸出輸入到兩個海嘯傳播模型中,這兩個模型使用不同的方法,但產生了幾乎相同的結果。
該研究發表於AGU進展(開放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