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議的針對 16 歲以下澳洲人的禁令已在參議院獲得通過,並將在 12 個月後生效。
心理學、傳播學和教育領域的專家對這項禁令的看法不一,其中許多人(儘管不是全部)認為這是一個壞主意。
西悉尼大學的阿曼達·瑟德教授表示:“很明顯,家長們呼籲加強監管,更好地保護他們的孩子上網。”
「然而,昨天通過議會的立法是一個生硬的工具,不會更好地保護我們的上網兒童,而且似乎破壞了旨在讓技術平台承擔責任的其他監管機制,例如非常重要的法定注意義務。”
「我確實認為這是保護我們孩子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決定,」斯威本大學的蘇珊·羅塞爾教授反駁道。
「雖然社群媒體並不是造成人們日益關注的身體形象的唯一原因,但它確實發揮了一定作用。我們為證明飲食和身體形象障礙患者的破壞性影響提供證據所做的工作被引用為這次投票背後決定的關鍵。
該禁令將懲罰某些允許 16 歲以下用戶使用帳戶的線上平台,例如 TikTok、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X 和 Reddit。
執行這些年齡限制將是平台的責任,該禁令沒有詳細說明它們將如何運作。
昆士蘭科技大學的丹尼爾·安格斯教授稱該禁令「考慮不周」。
安格斯表示:“大大小小的平台現在都面臨著一項艱鉅的任務:讓數百萬年輕用戶脫離平台,同時以某種方式避免違反隱私、安全和反歧視原則。”
「與此同時,對匿名論壇和訊息應用程式等服務的豁免仍然很容易獲得,這使得該法規在解決其聲稱要解決的許多線上危害方面無效。”
安格斯表示,該禁令分散了人們對可能「真正減少傷害」的改革的注意力。
「在政府倉促制定這項法案期間,都建議採取基於證據的措施,例如兒童在線隱私代碼、數位平台的注意義務以及加強用戶對演算法的控制,但這些措施卻被忽視,而傾向於這種直率、引人注目的做法。
格里菲斯大學的副教授詹妮弗·阿爾福德表示,家長和學校也可以採取一些措施。
「與年輕人討論他們在社群媒體上花費的時間以及他們從中得到的東西,」阿爾福德說,引用她發表的研究這表明澳洲十年級學生批判性地看待他們在網路上看到的內容。
「我們應該鼓勵這種批評觀點。與他們一起了解他們希望如何平衡運動、音樂、閱讀等其他活動。讓他們對如何使用它有一定的控制權。
“禁止和刪除它只會讓他們憤怒和反抗,並有可能將他們推向暗網。”
奧爾福德補充說,她的研究表明澳洲英語課程有助於學生分析和批判性思考他們在校外閱讀的內容。
對於社群媒體與兒童心理健康狀況不佳有關的證據,專家們仍然存在分歧。
「社群媒體的目的是吸引註意力,無論是透過兩極分化的觀點和點擊誘餌式的標題,還是透過參與線上人氣競賽向大腦提供多巴胺,」南澳大利亞大學副教授詹妮弗·斯托克斯說。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基於圖像的服務會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斯托克斯表示,雖然社交網絡可以提供支持性社區,也可以帶來風險,但她認為該禁令「在認識社交媒體的影響和支持年輕人在使用這些系統之前培養數位素養方面向前邁出了一步」。
與此同時,莫納什大學的史蒂芬妮·韋斯科特博士表示,該立法「忽視了證明禁止訪問不會改善健康和社會成果的證據,也忽視了專家關於年齡驗證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未經測試和驗證的警告」。
韋斯科特說:“這項禁令還將孤立社交媒體為他們提供聯繫和肯定的弱勢年輕人。”
「雖然總理承認網路厭女症的危害很重要,但批判性教育和數位素養仍然被忽視,因為它們是讓年輕人掌握終生使用社群媒體所需技能的有效方法。
“我們預計這項立法對於實現政府希望的任何目標基本上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