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克教也被稱為錫克教,是一種一神論宗教,由印度次大陸旁遮普地區的錫克教大師於公元 15 世紀下半葉創立。 目前,錫克教在全球擁有超過2500萬信徒,被認為是世界第五大有組織的宗教,也是世界主要宗教(包括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耆那教和佛教)中最年輕的宗教。 .
錫克教的起源
根據錫克教的傳統,錫克教是從其創始人古魯納納克和他的九位繼任者(被稱為錫克教大師)的精神話語發展而來的。 錫克教的基本原則已被銘刻在“Guru Granth Sahib”——錫克教徒的神聖宗教經文中。 Guru Granth Sahib 的第一卷,被稱為“Adi Granth”,由第五任錫克教大師 Guru Arjan 編寫。 Guru Granth Sahib 的文本以 Gurumukhi 腳本印刷,由 31 個主要的拉格、1,430 頁和 5,894 行作品組成,這些作品被詩意地渲染並設置為有節奏的北印度古典音樂。 Guru Granth Sahib 還包含 2 位穆斯林聖徒詩人和 13 位印度教聖徒詩人的讚美詩和詩句。 擔任第十任錫克教大師的古魯戈賓德辛格任命 Guru Granth Sahib 為他的繼任者,將其確立為錫克教徒的永恆精神指南。
錫克教的基本信仰

旁遮普語中的“錫克教徒”一詞的意思是“門徒”或“學習者”,而錫克教徒是那些忠實地相信 Guru Nanak 及其繼任者教義的人。 如前所述,錫克教是一種一神論宗教,它相信一位至高無上的造物主,對所有宗教的所有人都是一樣的。 在神聖的錫克教經文中,上帝被稱為“Ik Onkar”或“無所不在的精神”、“Akal”或“永恆”、“Nirankar”或“無形”、“Waheguru”或“奇妙的老師”等. 錫克教的追隨者信奉三個基本原則,包括:冥想神名,以誠實的方式謀生,以及採取良好行為而不是進行任何復雜的儀式(如齋戒、朝聖、偶像崇拜)的重要性此外,錫克教反對種姓和階級制度,宣揚不同種姓、性別、種族和宗教的人在上帝眼中都是平等的,因此強調為人類服務。

錫克教沒有任何牧師,而錫克教徒只有“Granthi”,他是 Guru Granth Sahib 的監護人。 任何錫克教徒都可以在 Gurudwara 或他們家的範圍內自由閱讀聖經。 來自各行各業和屬於任何宗教信仰的人們都可以參觀 Gurudwara,並且在所有 Gurudwara 都可以找到一個免費的社區廚房(langar),為人們提供膳食。 備受尊崇的 Harmandir Sahib Gurudwara 或金廟位於印度旁遮普邦的阿姆利則市,被認為是錫克教最神聖的精神聖地之一。 Harmandir Sahib Gurudwara 被認為是訪問量最大的 gurudwara 之一,每天有超過 100,000 人參觀。
文化意義

Guru Gobind Singh,第 10 位錫克教宗師給所有錫克教男性的姓氏“Singh”,意思是“獅子”,錫克教女性的姓氏“Kaur”,意思是“公主”。 1699 年,古魯 Gobind Singh 建立了“Khalsa”,這是一個宗教和軍事秩序,堅持奉獻、承諾和社會意識的最高錫克教美德。 Khalsa 的成員接受錫克教洗禮儀式,並被指示佩戴由錫克教大師挑選的“五個 K”,以賦予錫克教徒獨特的身份,並使追隨者更容易相互識別。 這些“五個K”包括男性必須用頭巾覆蓋的未剪頭髮(kes); 一把小木梳(khaga); 圓形鋼手鍊(kara); 一把鋼製禮儀劍(kirpan)和及膝馬褲(kaccha)。 錫克教徒慶祝 Vaisakhi 節,以紀念 Guru Gobind Singh 的 Khalsa 就職典禮。
歷史簡介

人們認為,錫克教起源於一個獨立的宗教,標誌著對印度教徒嚴格的種姓制度和穆斯林的政治統治的抗議。 錫克教的創始人——古魯納納克,1469年出生於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南卡納薩希布市。 納納克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批評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遵循的盲目儀式,並宣揚愛和理解的信息,這些信息構成了錫克教的主要信條。 1526 年,那納克成立了一個小公社,他的追隨者被稱為錫克教徒。 那納克前往印度境內以及西藏和巴格達的許多地方。 15世紀末16世紀初,納納克終於在大旁遮普地區定居,創立了錫克教。 第一位錫克教大師 Guru Nanak 將這一新宗教的領導權傳遞給了 9 位連續的大師。
1708 年 Guru Gobind Singh 去世後,“Guru Granth Sahib”成為錫克教徒永恆的精神導師。 錫克教徒還與莫臥兒人作戰,兩位錫克教大師——古魯阿詹和古魯泰格巴哈杜爾因拒絕皈依伊斯蘭教而被莫臥兒人無情地折磨和處決。 1577年,印度旁遮普邦的聖城阿姆利則由擔任第四任錫克教宗師的宗師拉姆達斯建立。 1589 年,Sri Harmandir Sahib 的基石由拉合爾的穆斯林 Pir 奠定。 1604 年 9 月 1 日,在主殿儀式性地安放了一本《神聖的大聖者》。 錫克教的建立最終導致了 1801 年錫克教聯盟和錫克帝國的形成。1849 年,大旁遮普地區被錫克帝國割讓給了英國東印度公司。
今天的錫克教

錫克教目前在全球擁有超過 2500 萬追隨者,其中大部分錫克教徒分佈在印度、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和東非國家肯尼亞、烏干達和坦桑尼亞。 印度是錫克教的發源地,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錫克教徒人口,約有2270萬錫克教徒居住在該國。 世界上約 90.2% 的錫克教人口分佈在印度,主要集中在印度旁遮普邦、喜馬偕爾邦、哈里亞納邦、拉賈斯坦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的東旁遮普地區以及昌迪加爾邦和德里 NCR 的聯合領土以及查謨和克什米爾。

世界上第二大錫克教徒人口位於美國,約有 70 萬錫克教徒居住在這裡。 世界上大約 2.22% 的錫克教人口居住在美國,其中大部分人口居住在美國東北部和中西部以及加利福尼亞州、馬里蘭州、德克薩斯州和弗吉尼亞州。
世界上第三大錫克教徒人口位於加拿大,約有 454,200 名錫克教徒居住在該國。 其他擁有大量錫克教徒的國家包括英國(432,000 人)、澳大利亞(125,904 人)、馬來西亞(100,000 人)以及肯尼亞、烏干達和坦桑尼亞等東非國家,錫克教徒總人口為 50,000-10,000 人)。
錫克教徒人數最多的 10 個國家
秩 | 國家 | 錫克教徒人數 | 佔所有錫克教徒的百分比 |
---|---|---|---|
1 | 印度 | 22,700,000 | 90.2% |
2 | 美國 | 700,000 | 2.22% |
3 | 加拿大 | 454,200 | 1.92% |
4 | 英國 | 432,000 | 0.80% |
5 | 澳大利亞 | 125,904 | 0.52% |
6 | 馬來西亞 | 100,000 | 0.42% |
7 | 肯尼亞 烏干達 坦桑尼亞 | 50,000-100,000 | 0.21%-0.42% |
8 | 意大利 | 70,000 | 0.29% |
9 | 泰國 | 70,000 | 0.29% |
10 | 菲律賓 | 50,000 | 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