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現在擁有大約 130 萬印度教信徒。
- 直布羅陀、英國和荷蘭等地擁有歐洲最大的印度教人口。
- 預計到 2050 年,丹麥等國家的印度教人口將幾乎翻一番,這主要是由於移民。
印度教是一種古老的信仰,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300 年至公元前 1500 年之間的印度河流域,靠近現在的巴基斯坦。
許多其他宗教都始於一位創始人,例如以耶穌的教義為基礎的基督教,以及以穆罕默德的教義為基礎的伊斯蘭教。 然而,印度教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是從許多先前存在的信仰的融合開始的。
今天,印度教是世界上第三大有組織的宗教,緊隨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後。 目前有超過 10 億人信奉印度教,其中大多數生活在南亞。 然而,許多印度教徒也居住在世界其他地方,其中包括歐洲,那裡有大約 130 萬該信仰的追隨者。 據說現在有兩到五代印度教後裔生活在歐洲,使印度教成為歐洲大陸最大的宗教少數群體之一。
印度教信仰的人是如何最終聚集在歐洲的? 從 19 世紀開始,移民浪潮洶湧。 在此期間,印度教學者和大師移居歐洲接受教育。 其中包括臭名昭著的甘地,他曾在英國倫敦學習成為一名大律師。

在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前英國殖民地國有化之後,更多的印度教徒從印度和東非遷移到歐洲,他們通常持有英國護照,可以在英國追求未來。 1980 年代初,斯里蘭卡以泰米爾人為目標的衝突引發了另一波移民潮,更多的印度教徒加入了移民潮。
歐洲的印度教徒來自不同的國家,並以不同的方式實踐他們的信仰,這取決於他們所屬的印度教群體。 重要的是要知道,許多人根據他們的種族和文化遺產將自己與其他群體區分開來。
印度教徒為什麼要移民
人們出於多種原因離開出生國。 有時,戰爭會使人們離開,或者經濟和教育機會的減少會使移民遷往尋找更繁榮的未來。 印度教徒遷移到哪裡去了? 從 1955 年到 1975 年,從印度遷移到英國的人數最多。 雖然並非所有人都是印度教徒,但大多數是。 這些人主要來自印度的旁遮普和古吉拉特地區,他們出於經濟原因移民。 對許多人來說,當時到英國的移民比在印度賺的錢要多。
荷蘭也是全球印度教徒移民的首選目的地。 然而,許多最初抵達該國的印度教徒並非直接來自印度等地。 從 1970 年代開始,印度教徒開始大量抵達荷蘭。 這個群體來自蘇里南,直到 1975 年這裡還是荷蘭的殖民地。
最初的蘇里南印第安人是債役工,他們在 1800 年代後期離開了現在的比哈爾邦和北方邦的印度地區。 他們這樣做是為了在甘蔗種植園工作,以應對他們家鄉的混亂政府和飢荒。 當這種遷徙停止後,一些印度人返回印度,而另一些人則繼續生活在蘇里南和他們遷徙到的其他加勒比國家。
荷蘭於 1975 年授予蘇里南獨立。當這種情況發生時,許多蘇里南印第安人考慮再次移民,因為該國的經濟和政治前景現在似乎不確定,他們選擇與殖民者一起移居荷蘭。
今天,荷蘭擁有 150,000 至 200,000 名印度教徒。

未來的趨勢
據預測,到2050年,英國、直布羅陀、丹麥、挪威和荷蘭將成為歐洲印度教徒人數最多的國家。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預計到 2050 年,丹麥的印度教徒比例幾乎將翻一番,而在英國則將上升。
這些百分比的上升可能歸因於遷移。 有些歐洲背景的人確實認為自己在歐洲是“皈依的印度教徒”,但這是由於自我標籤。 這代表了非洲大陸上一小部分印度教徒。 傳統上講,一個人不能皈依印度教,成為印度教徒的唯一途徑就是出生在印度教家庭。 這是因為宗教沒有轉變信仰的過程或儀式。 印度教提倡遵循自己的宗教信仰,無論是什麼宗教,以便在精神上得到滿足。

因此,任何特定人口中印度教徒的總體百分比都不太可能由於皈依信仰而發生變化。 印度教的一些文化標誌,例如練習瑜伽、遵循古魯的教義、相信輪迴以及慶祝排燈節等節日,正越來越融入歐洲文化。 然而,新近成為真正的印度教徒是罕見的。
有更多孩子的印度教家庭怎麼樣? 的確,雖然全世界的印度教總生育率高於每名婦女生育 2.1 個孩子的更替水平,但低於歐洲的平均水平。 在那裡,每名婦女生育 1.5 個孩子。 正因為如此,很明顯,現在在歐洲的印度教徒沒有大家庭到會增加他們在總人口中的存在的程度。 歐洲人口中印度教徒比例的任何上升都將是由於移民的增加。 人們將繼續移居歐洲以獲得教育機會和經濟發展,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未來。
印度教徒人數最多的歐洲國家:2010 年至 2050 年
秩 | 國家 | 2010年的印度教徒 | 國家 | 印度教徒預計在 2050 年 |
---|---|---|---|---|
1 | 直布羅陀 | 1.8% | 英國 | 2.0% |
2 | 英國 | 1.4% | 直布羅陀 | 1.8% |
3 | 安道爾 | 0.5% | 丹麥 | 0.9% |
4 | 荷蘭 | 0.5% | 挪威 | 0.9% |
5 | 挪威 | 0.5% | 荷蘭 | 0.7% |
6 | 瑞士 | 0.5% | 愛爾蘭 | 0.6% |
7 | 丹麥 | 0.4% | 瑞士 | 0.6% |
8 | 冰島 | 0.3% | 安道爾 | 0.5% |
9 | 歐洲(全部) | 0.2% | 意大利 | 0.5% |
10 | 愛爾蘭 | 0.2% | 瑞典 | 0.5% |
11 | 馬恩島 | 0.2% | 歐洲(全部) | 0.4% |
12 | 馬耳他 | 0.2% | 冰島 | 0.4% |
13 | 瑞典 | 0.2% | 比利時 | 0.3% |
14 | 希臘 | 0.1% | 希臘 | 0.3% |
15 | 意大利 | 0.1% | 奧地利 | 0.2% |
16 | 阿爾巴尼亞 | < 0.1% | 芬蘭 | 0.2% |
17 | 奧地利 | < 0.1% | 馬恩島 | 0.2% |
18 | 白俄羅斯 | < 0.1% | 馬耳他 | 0.2% |
19 | 比利時 | < 0.1% | 西班牙 | 0.2% |
20 |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 < 0.1% | 烏克蘭 | 0.2% |
21 | 保加利亞 | < 0.1% | 法國 | 0.1% |
22 | 海峽群島 | < 0.1% | 德國 | 0.1% |
23 | 克羅地亞 | < 0.1% | 葡萄牙 | 0.1% |
24 | 捷克共和國 | < 0.1% | 俄羅斯 | 0.1% |
25 | 愛沙尼亞 | < 0.1% | 阿爾巴尼亞 | < 0.1% |
26 | 法羅群島 | < 0.1% | 白俄羅斯 | < 0.1% |
27 | 芬蘭 | < 0.1% |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 < 0.1% |
28 | 法國 | < 0.1% | 保加利亞 | < 0.1% |
29 | 喬治亞州 | < 0.1% | 海峽群島 | < 0.1% |
30 | 德國 | < 0.1% | 克羅地亞 | < 0.1% |
31 | 匈牙利 | < 0.1% | 捷克共和國 | < 0.1% |
32 | 科索沃 | < 0.1% | 愛沙尼亞 | < 0.1% |
33 | 拉脫維亞 | < 0.1% | 法羅群島 | < 0.1% |
34 | 列支敦士登 | < 0.1% | 喬治亞州 | < 0.1% |
35 | 立陶宛 | < 0.1% | 匈牙利 | < 0.1% |
36 | 盧森堡 | < 0.1% | 科索沃 | < 0.1% |
37 | 摩爾多瓦 | < 0.1% | 拉脫維亞 | < 0.1% |
38 | 摩納哥 | < 0.1% | 列支敦士登 | < 0.1% |
39 | 黑山 | < 0.1% | 立陶宛 | < 0.1% |
40 | 波蘭 | < 0.1% | 盧森堡 | < 0.1% |
41 | 葡萄牙 | < 0.1% | 摩爾多瓦 | < 0.1% |
42 | 馬其頓共和國 | < 0.1% | 摩納哥 | < 0.1% |
43 | 羅馬尼亞 | < 0.1% | 黑山 | < 0.1% |
44 | 俄羅斯 | < 0.1% | 波蘭 | < 0.1% |
45 | 聖馬力諾 | < 0.1% | 馬其頓共和國 | < 0.1% |
46 | 塞爾維亞 | < 0.1% | 羅馬尼亞 | < 0.1% |
47 | 斯洛伐克 | < 0.1% | 聖馬力諾 | < 0.1% |
48 | 斯洛文尼亞 | < 0.1% | 塞爾維亞 | < 0.1% |
49 | 西班牙 | < 0.1% | 斯洛伐克 | < 0.1% |
50 | 烏克蘭 | < 0.1% | 斯洛文尼亞 | < 0.1% |
51 | 梵蒂岡城 | < 0.1% | 梵蒂岡城 | <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