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警告說,印度洋是一個生態沙漠。
過度捕撈並不是該地區捕撈量下降的唯一原因 - 由於全球變暖,魚類的食物來源越來越稀少。
印度洋的變暖一直在使浮游植物降低20%,揭示羅克西·馬修·科爾(Roxy Mathew Koll)是印度熱帶氣象學院的科學家。 Koll與其他科學家一起在12月進行了相關研究。
六十多年來,水溫似乎正在減少浮游植物的數量 - 位於海洋食物鏈底部的微觀植物。
據科爾說,浮游植物的這種稀缺性恐懼會影響整個食物鏈,並可能將印度洋變成“生態沙漠”。
這種情況不僅在該地區,而且還會追求糧食安全,而且還會刺激從這些國家供應的國際魚類市場。
例如,五十四歲的安斯萊姆·席爾瓦(Anslem Silva)從斯里蘭卡西海岸的一個港口釣魚了40年。但是,在大約五年的時間裡,他很難裝滿他的船。
“幾十年來一直有魚的地方,現在很少。這很奇怪,但是我們所有人都注意到了這一點。”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印度洋各部分的水域變暖了1.2攝氏度或華氏34.16度,導致地表水和營養濃密的深水較慢。這禁止營養進入浮游生物,而浮游生物大多發現自己在地表水中。
根據馬里蘭州大學的科學家拉古·穆爾圖格德(Raghu Murtugudde)的說法,這種垂直混合是將營養物質帶入上層區域的關鍵程序,這些養分具有足夠的光合作用的光合作用。
根據數據,浮游植物的數量在通常掩蓋了大型魚類學校(包括肯尼亞和索馬里海岸附近的地區)的地區也有所下降。
印度洋西部的西部已經下降了30%,這是最合理的地區之一,並且在全球範圍內佔有20%的金槍魚。
研究人員並沒有那麼樂觀,因為面對海洋過度捕撈和變暖,魚類的儲備可能會進一步下降,而在溫室氣體增加的壓力下彎曲。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和進口夥伴等國家可能會遭受負面打擊。
照片:FlowComm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