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至少在量子水平,亞原子顆粒的世界。
研究人員能夠證明兩個看到同一粒子的人可以得出關於其狀態的不同結論,但仍然是正確的。
威格納的朋友
1961年,1963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的尤金·韋格納(Eugene Wigner)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後來被稱為“威格納的朋友”。
它涉及兩個人觀察一個光子,一個光粒子。當一個在孤立的實驗室中的觀察者測量光子時,粒子的極化或旋轉的軸是垂直或水平的。
但是,在測量光子之前,光子同時顯示兩個極化,存在於兩個可能的狀態的疊加中。
粒子一旦實驗室中的人進行測量,粒子就會假定固定的極化,但是對於不知道測量結果的實驗室外的人,未衡量的光子仍處於疊加狀態。
然後,根據量子力學定律,該局外人的觀察與實驗室內部人的現實不同,但矛盾的觀察結果都不是錯誤的。
測試Wigner的朋友場景
在2月13日的預印雜誌Arxiv報導的新實驗中,來自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馬丁·林鮑爾(Martin Ringbauer)複製了思想實驗中描述的條件。
他們為實驗指定了兩個“實驗室”,並引入了兩個成對的糾纏光子,即使在兩個粒子被距離分離的情況下,對另一個粒子的作用會影響另一個動作的方式。
研究人員還在指定為“愛麗絲”,“鮑勃”和每個的“朋友”的場景中介紹了四位觀察員。朋友是位於實驗室內的朋友,而愛麗絲和鮑勃則在實驗室外面。
干擾實驗加倍Wigner的朋友的場景,它能夠複製結果。
“在最先進的6光量實驗中,我們在這裡意識到這種擴展的Wigner的朋友場景,實驗違反了5個標準偏差,從而違反了相關的鈴鐺類型的不平等。這一結果為已經設定的量子理論的解釋帶來了相當大的強度,可以在觀察者依賴的框架和不適用的量子理論中設定,”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