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太陽的南極發現了一個冠狀孔,這比地球大小大數百倍。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最近發布了1月1日由該機構太陽能動力天文台(SDO)的大氣成像組件(AIA)儀器拍攝的太陽圖像。圖像顯示了太陽南極的一個黑暗區域,即冠狀孔。
NASA解釋說:“冠狀孔是電暈的區域,磁場伸入太空,而不是向下循環到表面。沿著這些磁場移動的顆粒會離開太陽,而不是被困在表面附近。”
當它們加熱時,被困的顆粒發光。冠狀孔在被困顆粒留下太陽的部分中似乎是深色的。
美國宇航局說,在1973年和1974年,航天局Skylab站上的宇航員是第一個拍攝冠狀孔的圖像的宇航員。冠狀孔通常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看到。但是,冠狀孔的形狀可能不時變化。極性洞可能會持續,甚至可以看到五年。
天文學家透露,冠狀孔約為40萬公里,約250,000英里。
馬里蘭州格林貝爾特的NASA戈達德設施的Heliophysics分部科學副主任C. Alex Young博士說,冠狀孔的總表面積約為地球大小的410倍。
這不是NASA的SDO首次捕獲冠狀孔的圖像。 2013年,NASA發布了一些2013年6月18日拍攝的太陽圖像,該圖像顯示了一個巨大的冠狀孔,出現在太陽的北極附近。 2013年觀察到的冠狀孔至少為40萬英里,超過50個地球並排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