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科學家可能意外地偶然發現了一種新方法,以減少心髒病發作後心臟的損害。
這一意外發現是在悉尼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與可溶解針跡相同的材料製成的聚(乳酸 - 糖甘油)酸微粒的同時,正在從事其他事情。他們使用微粒跟踪稱為炎症單核細胞的免疫細胞,該細胞在炎症部位清理死亡或垂死的細胞,但也釋放殺死活細胞的酶和化學物質。
當將微粒注入樣品中,然後被單核細胞攝入時,據報導單核細胞會發生變化,並且未能在炎症部位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它們被脾臟捕獲,它清洗了血液。
“我們似乎發現的是,通過使用這種自然途徑,我們實際上可以防止這些細胞進入炎症的焦點,從而奇妙地減少了炎症,”說合著者尼古拉斯·金教授,免疫病理學教授兼悉尼大學病理學系負責人。 “這並不能全部抓住他們,但最能吸引他們。”
心髒病發作後,大部分對心肌的損害是由於炎症細胞湧入缺乏氧氣的組織現場。
研究人員將這種新方法測試到了心髒病發作的鼠標模型。他們在心髒病發作後的24小時內將微粒注入血液中,發現心髒病變減少了一半,心臟能夠泵送更多的血液。
金說:“我們可以將疤痕減少多達50%,這是相當大的,這將心臟的功能產出增加30%。” “如果您減少了對心肌的傷害,那麼您實際上可以保存它們。”
但是,金解釋說,這種新方法僅限制了心髒病發作後造成的組織損害,並且無法修復心髒病發作期間已經損壞的組織。新方法也對疾病沒有影響,觸發心髒病發作。儘管如此,他相信這種新方法將“改善心臟的功能,並且患者最終會以更好的生活質量。”
這項研究是出版在《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