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Google宣布推出一項名為「店內銷售衡量」的服務。該公司隨後聲稱可以透過合作夥伴獲得約 70% 的美國信用卡和金融卡,但該公司謹慎地未透露姓名。這個謎團本週剛解開蒲隆地。
該網站透露,谷歌已與萬事達卡達成協議。他願意付他數百萬美元,讓他了解顧客在實體店買了什麼。問題是消費者完全不知道這種做法。
沒有個人資料...
這只是一個正在測試的程式。要成為目標,您必須是美國的萬事達卡客戶,擁有 Gmail 帳戶,並且未在 Google 服務設定中拒絕廣告追蹤。這家山景城巨頭拒絕對其與萬事達卡的關係發表任何具體評論,但確保其計劃不允許其訪問用戶的個人資訊和身分。花費的金額和確切的購買量也不會被傳輸。
但交叉的輪廓
但是,它能夠將匿名用戶設定檔與在實體店進行的購買相關聯。透過將這些數據與自己的數據進行交叉引用,它知道哪些網路用戶點擊了廣告,從而可以向廣告商揭示他們的活動是否產生了真正的銷售。這也使其比亞馬遜擁有巨大優勢,因為兩大巨頭為了更好地理解網路廣告和離線購買之間的互動而展開了一場無情的戰鬥。
就萬事達卡而言,它也拒絕談論該協議。但仍明確表示僅與商家和服務提供者共享交易趨勢。這些資訊主要與銷量有關。
彭博社回憶稱,根據尼爾森報告,2017 年使用萬事達卡進行的購買量約占美國購買量的四分之一。
他們對我們習慣的了解有什麼限制?
但除了交易數量和線上行為建立的對應關係之外,此案還引發了令人擔憂的問題,即谷歌和其他公司積累了有關用戶的大量信息,即使他們保持匿名。
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問題似乎只與美國有關,但在世界其他地方,例如在歐洲,是否沒有類似的協議,儘管有類似的文本一般資料保護條例?懷疑是允許的。
由此建立的輪廓的精確度達到了潛在的可怕閾值。特別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本能地認為我們的線上活動和我們在現實世界中的購買可以連結起來。直到現在我們才知道我們應該警惕它,但現在我們已經被警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