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iMac G3
有些人認為這是英國人的傑作。無論如何,iMac G3 是蘋果復興和重返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掌舵的象徵。其一體式設計的靈感來自第一代 Mac 及其透明效果,它將激發眾多物品的靈感,從競爭性電腦到吸塵器再到熨斗。
1999:iBook G3
這款電腦通常被暱稱為“蛤”,是 iMac 的便攜式電腦。它採用相同的半透明外觀,甚至還有一個手柄,可以像手提包一樣攜帶。在這裡,我們再次遠離了當時筆記型電腦的灰盒子。
2000 年:Power Mac G4 Cube
G4 Cube 不像前兩款車型那樣奢華,而是注重簡潔和緊湊,同時仍然具有最大的可用功率。以致熱常常導致聚碳酸酯上出現難看的裂痕。 「立方體」經常被認為是設計優於使用的一個很好的例子。一路上都是一種失敗。
2000 年:iBook G4
iBook 的第一次進化證實了 Jony Ive 進入了一個更簡約的階段。退出顏色,白色現在主導了爭論。
2001:iPod
當然是設計師的其他傑作之一。當市場上已有的數位播放器與大量按鈕作鬥爭時,喬尼·艾夫拿出了他的「滾輪」。 Phil Schiller 在該專案的第一次工作會議上提出了一個絕妙的想法,這個輪子可以讓您輕鬆地在眾多歌曲、專輯或藝術家之間導航。在未來觸控螢幕到來之前,最後一項偉大的人體工學發明。
2001 年:iMac G4
蛤蜊之後,向日葵。 iMac 的第一次重大演變的暱稱來自於其可以向各個方向定向的鉸接式螢幕支撐。在這裡,「外形尺寸」再次在一體機世界中脫穎而出。
2003 年:Power Mac G5
如果我們鑑定出全新的Mac ProJony Ive 的前身無疑是 2003 年推出的起司刨絲器,其鏤空正面外觀向德國電子品牌 Braun 的歷史設計師 Dieter Rams 致敬。這台電腦也是一個完美的工程範例,其多個風扇和隔間旨在冷卻 IBM 設計的 PowerPC 970 處理器。
2004 年:iMac G5
比其前身更加清醒,這種對 iMac 的詮釋希望將一切隱藏在螢幕後面。如果第一個版本仍然有點笨拙,接下來的開發將對其進行改進。 15 年後,目前的 iMac 使用相同的製程。
2007:iPhone
iPhone也可謂英國人的第三部傑作。該裝置繼承了 iPod 的簡單外形,並增加了觸控螢幕的使用深度。這無疑是艾維和賈伯斯在藝術頂峰合作的最佳成果。
2013 年:iOS 7
史蒂夫·賈伯斯去世後,喬尼·艾維現在一手體現了蘋果的精神。除了硬體之外,其功能現在還擴展到軟體上。 iOS 7就是最好的證明:蘋果的行動作業系統放棄了擬物化的一面,沉迷於「扁平化設計」。
2014年:蘋果手錶
雖然連網手錶通常具有難以使用的介面和不吸引人的設計,但 Jony Ive 希望將他的手錶打造成寶石。以至於第一代甚至以豪華的旗號推出,車型售價超過1萬歐元。蘋果最終將放棄這項策略,將其打造成一個專注於運動和健康的目標。
2017:蘋果公園
透過離開這家讓他成為明星的公司,喬尼·艾維至少可以為在建築師諾曼·福斯特設計的新總部留下了自己的印記而感到自豪。他設計了家具,但也負責飾面,有時甚至達到了極致,特別是在不允許電線伸出的技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