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巴斯 OM-D E-M1 Mark II 以其高度緊張的自動對焦和瘋狂節奏的連拍,確立了自己作為動作攝影參考的地位。它甚至超越了絕大多數單眼相機...
憑藉其小型 Micro 4/3 感測器,奧林巴斯在面對競爭對手的大型感測器時似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些感測器在純影像品質和高感光度爬坡時更加高效。但幾年後,技術進步和奧林巴斯的掌握使該品牌以及整個 Micro 4/3 標準透過將這一弱點轉化為優勢而脫穎而出。如何 ?利用感測器越小,速度越快的事實。
因此,速度是奧林巴斯最新旗艦產品 OM-D E-M1 Mark II 的關鍵參數。透過它,該品牌希望透過正面解決單眼相機的最後一個領域之一:動作攝影,來證明感測器的尺寸或百萬像素並不代表一切。
相比於OM-D E-M1 名義上的標記,Mark II 版本增加了一點重量:更寬,更重一點,這個新版本也更舒適。它成為我們一直在等待的迷你單眼相機——2013年發布的OM-D E-M1本身有點小,但增加了握把,大大提高了我們西方人手的握持力。
體積的增加是值得歡迎的:專業光學器件不再使外殼失去平衡,集成電池更大(因此更耐用),奧林巴斯利用節省的空間通過屏蔽艙和關節來增強動物的抵抗力密封。
在螢幕一側,垂直傾斜的面板讓位於側面鉸接的螢幕。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發展有兩個缺點:它為那些想要在地面或一臂距離快速取景的人增加了操控性(將螢幕從外殼上拉開,然後將其翻轉過來),並限制了耳機和麥克風的使用jacks ,這對於這樣一個支援視訊的設備來說很奇怪。因為是的,請在您的小平板電腦上寫下:奧林巴斯終於發布了一款可靠的視訊設備(進一步閱讀)。
小感應器:將你的弱點變成優勢
每秒拍攝 18 至 60 張並以閃電速度對焦的相機有何意義?適用於運動和動作攝影。這就是 Micro 4/3 感測器的「弱點」發揮作用的地方:如果 Micro 4/3 感測器的小表面積阻礙了它們增加感光點的密度(影像品質、ISO 的增加等)。提供了巨大的優勢。因為感測器的物理尺寸越大(且像素豐富),讀取其產生的資訊所需的時間就越長。而除了影像捕捉之外,還有「清空」資訊、重置各個感光點的資訊等。
OM-D E-M1 Mark II 的傳感器尺寸小(18 毫米 x 13.5 毫米)且僅限於“僅”20 Mpix,事實證明它是速度之獸。無論是在自動對焦速度方面(快到我們幾乎無法測量)還是在資料讀取方面。因此,它能夠在連續 AF 的高連拍模式下以 RAW 格式提供 18 fps,甚至在高幀率模式下以 60 fps 的速度提供。在速度方面,我們必須向感測器致敬,當然速度很快,就像影像處理器一樣,能夠消化如此大量的資料流。
即使在每秒 18 張的情況下,OM-D E-M1 Mark II 的表現也已經優於尼康D5還有其他佳能EOS 1DX Mk II,裸機售價7000歐元的專業全片幅單眼相機。如果這些設備還滿足其他需求(AF精度、光學相容性、電阻等),那麼奧林巴斯新旗艦的整體表現表明該品牌巧妙地將弱點轉變為嚴重優勢。
進階自動對焦和追蹤
在拍攝對象追蹤自動對焦方面,奧林巴斯已經是混合動力領域最成功的品牌。憑藉 OM-D E-M1 Mark II,奧林巴斯不僅迎頭趕上,而且還超越了專業單眼相機!無論是單次自動對焦還是連續自動對焦,觸發都是瞬時的,遠遠超出了普通自動對焦的承諾。索尼A6500例如(即將進行的測試)。不是後者軟,而是 E-M1 Mark II 更強大。
在拍攝對象追蹤方面,奧林巴斯的進步令人印象深刻:對於像猛禽這樣移動的目標,只要選擇了正確的拍攝模式,浪費率就很低。
因為這個盒子不是魔杖:你必須知道如何掌握 AF 模式的奧秘,才能提取其精髓。但是,一旦選擇了正確的功能和正確的模式,結果就出來了:對焦和拍攝對象追蹤性能已經處於攝影、混合相機和單眼相機領域的頂尖水平。奧林巴斯再次化弱點為優勢:小型感光元件比大型全片幅感光元件提供更廣泛的銳利度區域,這使得對焦處理器更容易實現銳利度。
奧林巴斯當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才能保證與佳能和尼康(憑藉 1Dx Mark II 和 D5 成為該類別的冠軍)相同水平的“運動”自動對焦精度。但除了價格差異之外,奧林巴斯混合相機的近期歷史證明,該品牌熱衷於透過韌體更新來保持其相機的活力和發展。在未來的幾個月和幾年裡,更新應該會進一步縮小這款售價 2000 歐元的「小」盒子與其競爭對手 7000 歐元之間的差距。
影片:成功躍進4K世界
第一個 EM-1 並不是動畫圖像的領導者,因為它僅限於以勉強體面的方式編碼的全高清視頻,並且沒有太多選項。如果奧林巴斯還不能在這方面超越索尼或鬆下,那麼這款 E-M1 Mark II 現在提供了能夠吸引攝影師眼球的視頻模式。即 4K 模式提供高達 237 Mbit/s 的資料速率,為後製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自由度。 4K 部分的編碼比奧林巴斯迄今為止提供的任何產品都要優越得多,即使全高清模式並不令人難忘。
對於這種全新的優質 4K 模式,Olympus增加了第二個優勢:令人印象深刻的感測器穩定性。感光元件的 5 軸穩定性在照片中非常高效,在影片中非常重要,因為它允許您在行走時進行拍攝,同時給人一種相機是由(小型)穩定相機穩定的印象
典型的穩定性
這部影片是我們在 2016 年 12 月奧林巴斯組織的西班牙新聞發布會上拍攝的,目的是向媒體正式展示。為了這個場合,我們搭乘一列小火車,跟著馬匹的步伐行駛。拍攝是在一臂距離進行的,沒有任何額外的穩定裝置,我們放大/縮小以嘗試捕捉相機。 YouTube 上發布的文件是取自 4K 檔案的 15 秒片段,但已調整大小並重新壓縮為全高清。
如果奧林巴斯開始穩定某些鏡頭,尤其是長焦距鏡頭(我們想到的是 300 mm f/4 IS Pro),該品牌歷來更傾向於穩定感光元件。自從與最新的穩定光學元件(例如 12-100 mm f/4)相結合以來,該技術已提升至藝術級別,這種穩定的感測器可讓您獲得高達 6.5 倍的速度。
在影片中,上面插入的剪輯證明攝影師完全可以在沒有穩定攝影機的情況下從汽車上拍攝鏡頭,因為 OM-D E-M1 Mark II 可以產生超級清晰的序列,即使是手持式拍攝
美麗的色彩和受控的高 ISO
奧林巴斯的色彩處理仍然一如既往地令人愉悅,尤其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色彩的解釋在準確性和衝擊力之間提供了良好的平衡,而不像索尼那樣平面嚴謹。細節水平非常好,PRO 光學器件僅用於舊的 16 Mpix 感測器,在這款新的 20 Mpix 感測器上仍然同樣出色 – 佳能、尼康和索尼的超廣角光學器件存在許多品質問題。感測器(分別為50 Mpix、36 Mpix 和42 Mpix)。
在低光照條件下,OM-D E-M1 Mark II 受益於噪音處理演算法(和處理器能力)的改進,其性能比同類產品中的OM-D E-M1 高出一小步,而清晰度高出25% 。影像在ISO 800 之前是完美的,在ISO 1600 時會出現非常微妙的顆粒,ISO 3200 會變得平滑,而ISO 6400 則成為任何不屬於「救援」範圍的最大限制——除此之外,還有數位雜訊,還有色彩偏差和細節損失非常嚴重。
如果奧林巴斯和松下都無法希望有一天能夠憑藉其當前的 Micro 4/3 感測器攀登 ISO 的上游(因此雙方一直有關於新全畫幅系列的傳言),那麼他們各自出色的穩定性、緊湊性運動模糊更少,並且良好的光學品質使它們能夠提供非常好的圖像品質。
絕對質量與足夠質量
就純粹的影像品質而言,奧林巴斯和松下的小型Micro 4/3感測器無法與大型APS-C或全片幅24 x 36感測器競爭,無論是低光源下影像的精細度、影像量。或背景模糊的強度,小型Micro 4/3 感測器不如它們的大兄弟......當我們在放大鏡下研究圖像時
偏見是存在的:我們技術記者透過在大電腦螢幕上 100% 顯示設備圖像來剖析設備圖像。然而,照片可以在多種媒體上欣賞,無論是雜誌、電話螢幕、20×30 印刷品、筆記型電腦等。但從不或很少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進行。一旦我們同意退後一步,我們就會意識到奧林巴斯 OM-D E-M1 Mark II 的 Micro 4/3 感測器的新 20 Mpix 版本所提供的照片質量非常好,並且證明了特殊用途除此之外,對於大多數攝影師(包括專業人士)來說基本上就足夠了
軟體迷宮與小間隙
煩人的話題:軟體人體工學。與尼康一樣,奧林巴斯一直是擴展菜單的冠軍。我們希望對這個新模型的介面進行徹底修改,但至少我們可以說我們很失望。黑色背景當然看起來更專業,但對於其餘的選單的可讀性很差,並且某些功能的隱藏非常煩人。奧林巴斯精通光學,在電子和訊號處理等領域大放異彩。但在軟體人體工學方面被證明是不稱職的。我們勉強過得去,但我們夢想著佳能或西格瑪菜單的可讀性。
在遺憾和缺點中,我們注意到控制沒有背光、無法透過 USB-C 為設備充電(但奧林巴斯放棄其專有插座已經很好了)以及電子取景器當然不錯,但它並沒有就像第一代E-M1 一樣脫穎而出,它是當時最好的取景器。
不斷成長的專業光學園區
限制和折磨有時也是機會:如果數位時代允許相機製造商多年來提供數以百萬計的緊湊型相機和橋接相機,那麼這個珍貴的時代就結束了,銷量正在崩潰,有利於更多專家的機構。大眾數位盒子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又回到了專家時代
因此,最近推出的外殼和光學器件變得越來越昂貴,因為它們變得越來越專業。 Micro 4/3 光學公園最初是圍繞公開報價而建立的,因此 Michu 先生和夫人的報價已經存在。至於「專業」鏡頭,它的數量逐月增加,奧林巴斯推出了新的25 mm f/1.2(50 mm eq.)或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穩定型12-100 f/4(以緊湊的形式提供)不少於 24-200 毫米。
唯一的弱點:與單眼相機領域相比,超廣角和超遠攝鏡頭的供應仍然有限。我們注意到缺乏一些專業的固定焦距,例如真正的 35mm f/1.4 等效焦距。幸運的是,奧林巴斯可以依靠其合作夥伴和競爭對手松下(也是 Micro 4/3 的推動者)推出相容的缺失鏡頭 - 我們正在考慮最近的 12 毫米 f/1.4 相當於 24 毫米
面對尼康 D500

在價格約 2,000 歐元且專為動作攝影設計的設備類別中,尼康D500與奧林巴斯 OM-D E-M1 Mark II 正面競爭。尼康 D500 擁有更成熟的反射技術、Nikon D5 的自動對焦追蹤、光學取景器、更廣泛的遠攝變焦鏡頭選擇、更好的自主性(無需激活無線技術)以及更好的高感光度性能。
OM-D E-M1 Mark II 提供更輕、更小的格式、更殘酷的連拍、極其優越的視頻模式、已經非常高效的主題跟踪、更多集成功能以及通過固件更新不斷改進的承諾(奧林巴斯是同類產品的冠軍之一,尼康相反是最少透過軟體更新來升級產品的品牌)。
我們能從這場對抗中學到什麼?簡單地說,在過去,反射會壓倒混合體,而今天,混合體有更多嚴肅的論點可以說服。他甚至讓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凌駕於他的大哥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