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證據表明超新星導致了地球上的重大滅絕
小行星、廣闊的火山區、超新星和野心勃勃的人類是災難的潛在原因。 我們有強有力的證據證明其中三起事件會引發大規模滅絕,但我們對恆星爆炸的情況不太確定。 然而現在,一些科學家認為,泥盆紀末期一系列超新星爆發導致了生命豐富度的大幅下降。
這4 億年前,通常被稱為魚類時代,以相隔約 1000 萬年的兩次大滅絕結束,被稱為 Kellwasser 和漢根貝格事件。 他們的原因仍然未知,但最近一篇論文提供了漢根堡事件發生時臭氧消耗的證據。
儘管有些人認為這是火山活動的跡象,但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布萊恩·菲爾茲教授指出,附近超新星的輻射也會破壞其臭氧層。 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菲爾茲闡述了為什麼附近的恆星爆炸更符合我們所知道的情況。
附近的恆星爆炸會釋放伽瑪射線、X射線和高頻紫外線,破壞高層大氣中臭氧分子的結合力。 在臭氧層恢復之前,來自太陽的破壞性光子(通常被阻擋在平流層中)將沐浴地球,這種情況可能比最初的輻射爆發持續更長時間。
此外,超新星爆炸與周圍氣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將產生宇宙射線的持續上升,這將阻止臭氧層數千年的恢復。 菲爾茲認為,與其他影響更短暫的事件相比,這一輪持續時間更長的消耗更符合漢根堡的證據。
由於超新星不會發出太多警告,情況變得更加複雜,在漢根堡事件發生之前,物種豐度緩慢下降,持續了約 30 萬年。 當時的生命形式不可能知道爆炸即將到來。 相反,論文提出了一系列超新星,其中早期的超新星對地球造成的傷害較小,而最後一顆超新星的破壞力最大。
「這完全有可能,」該研究的合著者、研究生傑西·米勒 (Jesse Miller) 在一份報告中說道。陳述。 “大質量恆星通常與其他大質量恆星一起出現在星團中,其他超新星很可能在第一次爆炸後不久出現。”
目前,該團隊的說法仍具有相當的推測性。 為了支持它們,有必要在那個時代的岩石中找到放射性鈽244或其他放射性超新星產物的證據。 到現在為止,大多數都已經腐爛了。 儘管如此,仍有可能剩下足夠的時間,以便透過足夠的努力可以檢測到它的存在。
諸如此類的討論可能會削弱一些人在有生之年看到參宿四爆發的熱情,但菲爾茲說我們不應該擔心。 他估計漢根堡超新星距離地球約 65 光年。
「為了正確看待這一點,」他說。 “當今最接近的超新星威脅之一來自參宿四恆星,它距離我們超過 600 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