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把「地球」從「外星人」中去掉怎麼辦?科學家最近探索了一個有趣的可能性,即外星生命可能不需要行星來維持自己。
乍一看,行星似乎是尋找生命的理想地點。畢竟,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地方是地球表面。和是相當不錯的。我們的星球有一個深引力井,可以將一切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並且有一個厚厚的引力井。使表面溫度保持在適當的範圍內以維持液態水。我們擁有豐富的碳和氧等元素,可以構成生物有機體的組成部分。我們有充足的陽光照射著我們,提供了本質上無限的免費能源。
我們正是從這個基本設定開始組織我們的。當然,可能存在奇怪的環境或瘋狂的化學反應,但我們仍然假設行星上存在生命,因為正如我們所知,行星非常適合生命存在。
在最近接受發表的一篇預論文中天體生物學雜誌,研究人員透過詢問是否有可能建構一個允許生命在沒有行星的情況下繁衍生息的環境來挑戰這個基本假設。
這個想法並不像聽起來那麼瘋狂。事實上,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在沒有行星的太空中生活的生物的例子:登上太空船的太空人。這些太空人需要大量的地球資源來不斷地運送給他們,但人類是極其複雜的生物。
也許更簡單的生物體可以自己管理它。至少有一種已知的生物體,即微小的水棲緩步動物,能夠在太空的真空中生存。
太空中的任何生物群落都需要應對一些挑戰。首先,它需要保持內部壓力以對抗太空真空。因此,太空殖民地需要形成膜或殼。值得慶幸的是,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它與水面和約 30 英尺(10 公尺)深度之間的壓力差相同。許多生物體,無論是微觀的還是宏觀的,都可以輕鬆處理這些差異。
下一個挑戰是保持液態水足夠溫暖的溫度。地球透過大氣的溫室效應實現了這一目標,這對於較小的生物太空殖民地來說是不可能的。作者指出了現有的生物體,例如撒哈拉銀蟻(家蠶),可以透過改變它們吸收和反射的光波長來調節它們的內部溫度——本質上,在沒有大氣的情況下產生溫室效應。因此,自由漂浮的生物體菌落的外膜必須具有相同的選擇能力。
接下來,他們必須克服輕質元素的損失。行星透過純粹的力量維持其元素,但有機殖民地會為此苦苦掙扎。即使樂觀地說,一個群體也會在數萬年的過程中失去輕元素,因此它必須找到補充自身的方法。
最後,生物群落必須位於其恆星的宜居帶內,以獲得盡可能多的陽光。至於其他資源,如碳或氧氣,殖民地必須從穩定的供應開始,就像小行星一樣,然後過渡到其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閉環回收系統,以長期維持自身。
將所有這些放在一起,研究人員描繪了在太空中自由漂浮的有機體或有機體群體的肖像。該結構的寬度可達 330 英尺 (100m),並且將被一個薄而堅硬的透明外殼所包圍。這個外殼可以將其內部的水穩定在適當的壓力和溫度,並使其保持溫室效應。
儘管此類生物體可能存在於宇宙中,也可能不存在,但這項研究對人類未來的太空探索具有重要意義。雖然我們目前用金屬建造棲息地,並為我們的太空站提供從地球運輸的空氣、食物和水,但未來的棲息地可能會使用生物工程材料來創建自我維持的生態系統。
最初發佈於太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