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研究發現,全球約有40億人患有水短缺。調查結果表明,供應短缺是由人口增加及其消費實踐驅動的。此外,對農業的水需求不斷增加,這增加了短缺。
荷蘭的Twente研究人員分析了使用高分辨率計算機模型的“藍色水”可用性,該計算機模型測量地下和地表淡水。他們將數據與家庭,農業和行業需求的水需求數據進行了比較。
“我們發現,至少在一年中的一部分中,有40億人生活在嚴重缺水的地區,這比以前想像的要多,這是根據每年進行的早期研究,”說研究合著者Arjen Hoekstra。
調查結果表明,全球總水足以滿足所有需求。真正的問題是,在所有需要的地方,水都不總是可用的。另外,水並不總是始終可用。該研究發現,具有廣泛灌溉習慣的地區,人口增加或兩者都遭受高水位短缺。
該小組發現,農業實踐最高的水需求。隨後是企業和家庭消費。個人的家庭消費量還覆蓋了供水總需求的1%至4%。
全球自然基金(WWF)表示,到2025年,三分之二的全球人口可能會遭受水短缺。該組織說70%的可用淡水用於農業實踐,但效率低下的方法,灌溉系統效率低下,將其浪費了60%。
在可能對水過於口渴的環境中種植農作物也增加了浪費。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農業對淡水的高需求也通過使用農藥和肥料來促進供應的污染。
世界自然基金會補充說,世界目前41%的人口都居住在遭受水壓力的河流盆地中。人口增加意味著對基本需求的新需求,這會促進淡水的額外壓力,這用於產生所需的能源和商品。
“政府需要每個月設置一個水上蓋,這樣他們就不允許用水量多於可用的用水,人們必須更加意識到所消耗的所有水都用水量,”額外Hoekstra。
照片:Matthias Ripp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