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一項新的氣候研究表明,這一事件在20年的時間內也可能導致雲模式的急劇變化,這不僅僅是世界溫度的升高,這可能還會導致雲模式的急劇變化。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CSD)的氣候研究人員自1980年代以來就雲模式研究了衛星數據。他們發現,在整個二十年的過程中,通常在地球中期中發現的雲一直向地球的桿子轉移。該事件與亞熱帶乾區的擴展以及雲到更高高度的運動相吻合。
UCSD科學家喬爾·諾里斯(Joel Norris)指出,儘管其對雲數據的處理有些差異,但大多數氣候模型仍然能夠預測新研究中概述的雲模式的急劇變化。
“我想令人驚訝的是,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氣候變化是將來會發生的事情,”諾里斯說。
“這是現在發生的。這是在我一生中發生的 - 有點令人震驚。”
了解雲
對於研究人員來說,研究雲模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因為在任何給定時刻,雲覆蓋了全球70%。這些液滴或冷凍晶體的質量也在不斷移動和變化的形狀,因此很難理解它們的性質。
科學家通常必須跟踪液滴的行為,以便對雲進行良好的閱讀。他們還必須研究大型雲的雲,有時可能達到多達數百英里寬的尺寸。
那些想創建氣候模型的人還必須考慮雲對地球溫度的兩種不同影響。
諾里斯(Norris)說,厚厚的雲層,尤其是在白天,有助於使星球更酷,因為它們傾向於更有效地阻斷陽光。
但是,這些相同的厚雲也可以用作防止地球的熱量逃脫的毯子形式。諾里斯說,這就是為什麼在多雲的夜晚有時比在晴朗的夜晚更溫暖的原因。
全球變暖對雲的影響
為了找出氣候變化對雲模式的影響,UCSD團隊利用自1980年代以來收集的衛星成像。
諾里斯(Norris)和他的同事首先必須從記錄中消除各種因素,例如儀器校準,傳感器退化和衛星軌道的變化,以便對雲衛星數據進行更結論性的讀取。這使他們能夠確定1980年代直到2000年代之前發生的雲模式的大規模變化。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些變化與當時氣候模型中提到的預測一致,例如亞熱帶乾區的擴展,高雲頂部高度的增加以及中緯度雲向地球極點的運動。
雲模式的這種轉移可能導致行星太陽輻射吸收的增加,並降低其發射熱輻射到空間的能力。這些也可能導致地球溫室氣體水平的增加,從而有效地加劇了全球變暖的影響。
研究人員說,他們能夠識別的雲行為與與人類活動相關的溫室氣體水平以及從1982年墨西哥的埃爾奇喬恩(ElChichón)的火山噴發和菲律賓山皮納圖博(Mt. Pinatubo)恢復的溫室氣體水平的增加。
團隊補充說,這兩次重大爆發釋放的氣溶膠使地球具有淨冷卻效果,事件發生後持續了幾年。
諾里斯(Norris)和他的同事認為,隨著全球變暖的進展,他們觀察到的雲模式的轉變可能會持續到未來幾年。
這發現UCSD研究的(PDF)在《期刊》中介紹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