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報告說2016年是地球上最熱門的一年自從1880年開始記錄以來,這是連續第三年為全球平均溫度創造新的記錄。
去年的平均溫度是自130年前以來的最高記錄:根據NASA,華氏度高於20世紀的平均水平,根據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據,根據NASA的平均水平,華氏1.69度高於同一時期的平均水平。
這些記錄的溫度“繼續長期變暖趨勢”,來自NASA說在聲明中。
NOAA警告說,在整個地球上也沒有一個土地區域的溫度低於平均水平。實際上,2016年是全球連續第三次連續第三年的溫暖一年,從1月到八月的幾個月中,有記錄中最溫暖的幾個月。
兩極感覺到熱量
“這是我們分析創造新紀錄的第三年。這在我們的唱片中只發生一次,而在1939年至1941年,現在甚至不適合記錄的前30名(最溫暖的年份),”解釋了NOAA國家國家環境信息中心的全球監測負責人Deke Arndt在新聞發布會上。
波蘭人感到這一變暖趨勢的首當其衝,去年北極的估計平均年度海冰範圍似乎是數據的最低平均水平。國家雪與數據中心透露,這是392萬平方英里。
哥達德太空研究學院總監加文·施密特(Gavin Schmidt)表示,去年北極的華氏近7.2度比工業前時期高。
不只是厄爾尼諾:人類也應該責備
厄爾尼諾現像是一種氣候週期,其標誌著太平洋的溫度異常溫暖,持續到2015年和2016年,並導致了創紀錄的溫度。厄爾尼諾(Elniño)或拉尼娜(LaNiña)等現象溫暖或涼爽的熱帶太平洋,並導致相應的全球風和天氣模式變化。
但是,施密特進一步說,但是,有90%的變暖是由於人類活動,主要是通過溫室氣體排放。
科學家使用全球氣候模型來探究各種因素,例如太陽能變化,火山的影響,地球軌道的變化以及人造效應(例如溫室氣體)如何發揮作用氣候變化。
他們不僅分析了表面空氣溫度,還分析了上層大氣,平流層和深海的數據。
他們發現的是:自然因素對創紀錄的熱量的貢獻非常接近零,由於人類活動的結果,如今看到了長期趨勢。施密特補充說,這主要是溫室氣體排放的攀登,尤其是二氧化碳。
技術時報以前報導說,在美國2016年在記錄中排名第二。可以追溯到1895年,在48個州的每個州和城市都比去年的平常變暖。去年該國的平均溫度為54.9度,華氏度為54.9度,比長期平均水平高3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