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統說,中國在應對污染和氣候變化遠非目標。該國的環境狀況是5月19日結束的為期兩天的生態峰會的話題。
習近平敦促中國公民和主要利益相關者加強抵抗垃圾污染和保護環境的非理性消費的鬥爭。
“我們必須加快生態文明系統的建設,並確保到2035年從根本上改善生態和環境,並且我們建造美麗的中國的目標基本上是實現的。”說。
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啟動一系列計劃來減輕工業污染的影響。習近平也是中國中央委員會共產黨秘書長,他說,該國正在為實現生態文明以及過去40年的改革所做的更多努力。
中國的環境保護之路
中國已經接受了公眾對更可持續環境的需求。習近平強調了自第18屆CPC國民大會以來所做的政策變化,包括中央環境檢查和指南,以促進空氣,水和土壤的清潔度。
中國還於2017年9月參加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高級政治論壇,概述了其2030年的可持續發展議程。
“我們設想一個世界,每個國家都享有持續,包容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和體面的工作,”該計劃願景陳述。
習近平說,根據2030年的議程,中國必須追求創新和協調的發展,以允許環境自然恢復。他確保國家將通過在全球環境治理方面的一致努力到2035年實現一個目標的目標。
習近平說,重點是調整中國的經濟和能源結構,優化領土發展空間,改善河谷的工業項目以及促進低碳生活方式。
垃圾坑不再
根據其清潔環境目標,中國拒絕成為世界上一些主要垃圾出口商的荒原。自1月以來,北京已禁止24種類型的廢料進入其邊界。
根據非營利性集團綠色和平組織的說法,在禁令之前,中國每年進口約900萬噸塑料廢料。
廢物進口始於1980年代,以維持該國不斷發展的製造業。但是,缺乏有效的廢物管理導致了一個主要問題。
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說,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可以遏制污染的影響。世界衛生組織報告說中國的空氣污染水平超過了可接受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