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長時間聽大聲音樂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有聾啞人的危險。
2月27日,星期五,他發表了一份關於11億年輕人和青少年在世界各地如何面臨聽力損失風險的聲明。聯合國(聯合國)的專業機構表明,聽力損失會破壞一個人的心理和身體健康。聽力損失也會對就業和教育產生嚴重影響。
該機構透露,由於不安全使用音頻設備(包括智能手機),數以百萬計的人處於危險之中。在酒吧,夜總會和音樂會競技場等場地聽大聲的音樂也可能會影響個人的聽力能力。
“隨著他們的日常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處於聽力損失的危險中,”非傳染性疾病,殘疾,暴力,暴力和預防傷害的局長埃蒂安·克魯格(Etienne Krug)博士說。 “他們應該意識到,一旦您失去了聽力,就不會回來。採取簡單的預防措施將使人們能夠繼續享受自己的娛樂,而不會使他們的聽力處於危險之中。”
誰建議安全聽音樂受聲音的響亮和強度的控制。持續時間也至關重要,因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聽響亮的音樂實際上可能會導致暫時的聽力損失或導致耳鳴,這是耳朵中令人不快的響起的感覺。
長時間聽響亮的音樂也可能導致永久性的聽力損失,這是無法逆轉的。誰建議減少大聲音樂的曝光,以防止任何類型的聽力損失。
100分貝的噪聲水平僅能聽到大約15分鐘。使用便攜式MP3播放器和智能手機在旅途中聽音樂變得非常普遍。但是,在個人設備上聽音樂也應每天僅限一個小時。
使用個人音樂設備的12至35歲的青少年和成年人中,約有50%有聽力損失的風險。同樣,大約40%的人在各個場所聽著大聲的音樂也暴露於不安全的音樂中,可能會造成耳朵的傷害。
誰建議世界各地的政府負責提高對不安全音樂及其對聽力能力的影響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