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華爾街日報》調查的牽連,AMD 完全否認將 x86 處理器的關鍵設計元素轉移到中國。你必須深入研究中國與晶片設計商之間協議的細節,才能意識到 AMD 擁有保護其專有技術的所有工具。
AMD是否已將x86處理器王國的「鑰匙」交給了中國?無論如何,這就是他們聲稱的這篇《華爾街日報》的文章上週發布。他認為,AMD 可能會將 x86 指令(如 PC/Mac)處理器設計的關鍵要素轉移給中國實體,而這些實體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中國政府 — —AMD否認。簡而言之:AMD 涉嫌在中美貿易衝突中向中國出售美國機密。冷戰氣氛保證…
6 月 27 日的文章指出,AMD 與中國實體組成的合資企業生產專業處理器(稱為海貢 禪定,EPYC(霄龍)級晶片)適用於伺服器。它直接凸顯了AMD現任執行長蘇姿豐出生於台灣、她上任時AMD的股價處於歷史最低點以及中國實體與保衛中央王國有聯繫的事實。
最重要的是,這項調查似乎忽略了半導體開發和生產的技術面。WCCFtech 在一篇相當詳盡的文章中指出了這一點這不僅凸顯了AMD與中國廠商之間的共同實體結構,也凸顯了晶片的技術與生產路徑:AMD從未給出處理器設計或製造的關鍵。與任何企業一樣,不同的實體(哈馬卡用於控制知識產權和海貢「中國」晶片專有部分的設計)的創建是為了保持在所有敏感技術所伴隨的法律約束框架內(進一步閱讀)。
而且 AMD 很可能從未向中國人提供其架構的細節,即使它必須共享某些訊息,以便他們能夠開發個人化元素,特別是在加密方面。除了對晶片圖表(藍圖)的保護之外,處理器的生產(其中還包括許多工業機密)並不在中國實體的控制之下......而是在半導體製造商 Global Foundries USA 的監督下該實體在2009 年被分拆為獨立公司之前屬於AMD。可以打賭,即使有風險,那裡也幾乎沒有發生任何重大洩漏。
美國當局控制技術轉移
支持 AMD 的第一個論點是,該公司從營運開始(2015 年)就聯繫了不同的美國政府實體,向他們通報該計畫。並立即獲得了當局的批准。這絕非小事,顯示AMD當時對於戰略技術轉移的缺失提供了充分的保證。美國的統治事實上不是偶然的,而是二戰結束以來就已規劃好的政策。政策即發展-財政援助、晶片開發計劃,特別是針對美國太空總署和國防部的晶片開發計劃等。 ——而不是抵制「敵對」國家。
我們必須記住,2015年,美國禁止英特爾銷售 Xeon 和 Xeon-Phi在兩國貿易緊張局勢開始的背景下,對中國的訪問。英特爾遵守了這項臨時禁令,並等待制裁解除以恢復與中國人的業務往來。所有這些都提醒我們,處理器和半導體領域受到美國當局(情報、國防、貿易)的積極監控,未經他們的批准,國內企業不能採取任何嚴肅的行動。
國家主權
文章論證中的另一個問題是,這個自製處理器將是條件必要條件讓中國獲得足夠的電力用於核計算和其他國防應用。從技術角度看什麼是愚蠢的:中國已經擁有超級計算機這些公司躋身全球最強大之列,大量購買美國高階處理器(Intel Xeon、AMD EPYC 等)。因此,世界第四強大的超級電腦天河二號A與英特爾至強E5-2692v2搭配使用。此外,即使實施禁運,中國仍可透過友好國家採購美國處理器,以滿足其不斷增長的運算需求。
如果我們永遠不能排除工業間諜活動的企圖——尤其是來自中國的間諜活動! ——不過,我們必須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國產x86晶片的好處。由於 x86 指令的智慧財產權屬於英特爾,因此一家沒有微處理器巨頭支持的公司似乎不可能在全球市場上銷售其複製產品。中國政府真正的興趣似乎能夠從個人化的 x86 晶片中受益——例如金泰達M88JTMxxx將英特爾至強處理器與中國大學開發的協處理器結合-既滿足特定的運算需求,也滿足國家安全。其實你應該知道,無論是AMD還是英特爾,都是與中國實體合作的,從來都沒有整合美國的加密系統,而是允許中國整合自己的密碼技術。間諜活動是雙向的——美國棱鏡計劃過去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對於像中國這樣強大的國家來說,試圖用自製的解決方案來保護自己似乎是合乎邏輯的。
英特爾仍是超級處理器“王者”
《華爾街日報》文章引用的消息來源危言聳聽,他們斷言,由於技術轉讓,中國人可以建造比美國人更強大的超級計算機,但我們必須與中國人已經可以製造超級計算機的事實進行對比。器。然而,AMD透過共同開發的晶片合資企業中國的晶片是老一輩......而且不是英特爾晶片!事實上,憑藉其至強處理器,英特爾仍然是工作站和超級電腦領域的超算之王,它受益於管理所謂「機構」客戶端的獨特專業知識。
即使中國竊取了AMD的部分技術——AMD再次對此予以駁斥——事實仍然是,計算領域的主宰者仍然是英特爾,而美國政府可以再次阻止至強的出口。
美國媒體的高人一等效應?
隨著中美貿易緊張,美國報紙(尤其是經濟報紙)之間的激烈競爭往往會促使出版物尋求最大的獨家新聞。這是一個典型的錯誤,有時會導致危險的出版物,例如據說中國已將間諜晶片整合到某些伺服器主機板中的“事件”來自製造商超微。經過超微及其客戶亞馬遜和蘋果的多次審核和調查後,從未發現過這些晶片。如果彭博社堅持其文章,整個行業都會拒絕該報道,並繼續要求該出版物提供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