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未來幾個月或幾年內潛在的海關問題或中國製造產品在美國受阻,蘋果可能會進一步實現工廠多元化。分析師郭明池表示,蘋果可以在三到五年內在其本土銷售 100% 在印度和泰國製造的產品。
如果蘋果是一種宗教,那麼金融分析師郭明池就是它的先知。這位品牌和供應鏈專家預測,該公司可以在三到五年內,以 100% 在中國境外製造或組裝的產品來服務其美國國內市場。在當前中美關係緊張的背景下,這一點很重要,許多技術貿易交流純粹是被封鎖的。
蘋果公司非常依賴中國,直到最近,它的幾乎所有產品都在中國生產,蘋果已經開始多元化。首先是印度,該公司已經開始在印度生產 iPhone。印度目前是美國市場 iPhone 生產的基石:位於印度的富士康工廠(蘋果在中國的大部分工廠由台灣人負責)生產的 80% 產品是銷往美國的。在印度,郭先生預測,除了富士康之外,當地巨頭塔塔也可能與台灣的昌碩或溫創合作,以加速 iPhone 的生產。
另一種產品,另一個國家:據郭先生介紹,Macbook 的第二個來源將來自泰國。雖然蘋果公司的所有筆記型電腦都來自中國大陸,但蘋果公司會信任泰國。一個以製造精密產品而聞名的國家:許多製造商,尤其是日本製造商都在那裡設立。從索尼到尼康,大多數攝影界都在那裡生產最複雜的相機。
改變來源以避免制裁
如果郭先生從來沒有談論過關閉中國工廠,那是因為他的目標不是離開中國,中國仍然是蘋果的第二大市場。而是要改變供應來源,以在國內市場取得好成績,國內市場佔其總銷售額的 25% 至 30%。中國工廠將繼續向「兼容中國」的國家供貨,其他國家的工廠將優先向美國供貨。
蘋果因嚴重依賴中國而受到批評,在與其原籍國價值觀相悖的領域向北京政府讓步:中國版iOS比世界其他地方給予地方政府更多的控制權,台灣國旗還有一些關鍵字被禁止,中國伺服器沒有與其他資料中心相同的加密晶片等等。對一些西方人來說,蘋果已經跨越了一些紅線。這就是蘋果已經在印度啟動 iPhone 生產的原因,但同時也是如此iPad 在越南。
新產品的挑戰
如果說郭先生給了3-5年的目標,那麼另一個目標就是「長期」:推出全新產品。目前,你應該知道,新款iPhone是由中國工廠推出的,而印度工廠在工藝完善幾個月後才開始生產。確實,中國工廠在精密量產方面的技術水準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除了必須徹底審查甚至從頭開始創建供應鏈之外,工業合作夥伴在未來幾年還必須獲得這種專業知識。
因為蘋果公司銷售了大量的終端:該公司每季銷售多達 9,000 萬部 iPhone。必須採購其組件的產品,然後將其組裝、裝箱並分發到世界各地。獨特的技能和供應鏈不會在一年內離開中國。
來源 : 朝九晚五的蘋果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