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上已知的最古老的“肚脐”是在保存完好的角上发现的来自中国的化石。
这条狭缝状的疤痕并非像哺乳动物那样来自脐带,而是来自大约 1.3 亿年前的产卵生物的卵黄囊。
如今,许多活着的蛇和鸟在卵孵化后几天或几周内就会失去所谓的脐带疤痕。 其他动物,比如成年鳄鱼,则终生保留它们。
这是一张美洲鳄肚脐(脐疤痕)的照片。不客气#肚脐科学 #鳄鱼 #鳄鱼 #肚脐 pic.twitter.com/GZt2EhA0oD
? 安妮·A·马登博士 (@AnneAMadden)2017 年 2 月 1 日
脐部发现的疤痕鹦鹉嘴龙恐龙与鳄鱼更相似,至少持续到性成熟,甚至可能在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
这是非鸟类恐龙肚脐的第一个例子,早于新生代“近代生命”的到来,大约 6600 万年前。
这一发现并不意味着所有土地有着同样持久的脐部疤痕,但这留下了可能性。
“这鹦鹉嘴龙标本可能是我们研究恐龙皮肤最重要的化石,”说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的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菲尔·贝尔。
“但它继续带来惊喜,我们可以通过激光成像等新技术将其变为现实。”
恐龙化石的鹦鹉嘴龙该属,被称为SMF R 4970,于2002年在中国发现。它保存精美,显示出单独的鳞片、长长的尾刚毛和尾毛。在非鸟类恐龙中首次发现泄殖腔。
该个体仰卧着,实际上是在向科学家展示它的所有细节。
斜躺的 3D 重建鹦鹉嘴龙露出长长的脐部疤痕。 (锯齿牙设计)
利用详细的激光成像,研究人员现在已经能够识别出恐龙肚脐所在位置的皮肤和鳞片图案的变化,这代表了幼年恐龙重新吸收卵黄囊的位置。
与脐带类似,卵黄囊为鸡蛋内生长的胚胎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还有另一个相连的透明袋子,即尿囊袋,用于收集鸡蛋内的废物。 在动物孵化之前,这些连接会封闭,留下长长的疤痕。
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假设产蛋恐龙会拥有这样的疤痕,但这是支持这一想法的第一个证据。
恐龙中很少保存软组织化石,但 SMF R 4970 让我们前所未有地一睹古代腹部成对鳞片的细柱。
鳞片大小规则且边缘光滑,表明疤痕不是由身体创伤或疾病造成的。
相反,它与鳄鱼的相似性强烈表明我们正在寻找肚脐。
激光图像鹦鹉嘴龙脐部疤痕,及其鳞片的特写。 (贝尔等人,BMC生物,2022)
“使用 LSF 成像,我们在鹦鹉嘴龙标本中发现了围绕长脐疤痕的独特鳞片,类似于某些活蜥蜴和鳄鱼,”说香港中文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迈克尔·皮特曼。
“我们把这种疤痕称为肚脐,在人类身上较小。这个标本是第一个保存肚脐的恐龙化石,这得益于其特殊的保存状态。”
从完整的屁眼到清晰的肚脐,SMF R 4970 化石真正展示了它最私密的部分。
该研究发表于BMC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