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何具有利他主义?

Binny VA,来自 flickr,CC BY SA 2.0
“养育一个孩子需要全村人的努力”这句话在全球每个社区都随处可见。除了父母的指导,孩子们还受到大家庭成员、老师、教练、邻居和朋友的塑造。但为什么有人会关心一个不属于他们的孩子,并参与异母照顾,也称为合作繁殖?如果所有父母只把自己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自己的孩子身上,难道不是更有利吗?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研究人员需要研究利他主义的起源,利他主义是一种不求回报地为他人做事的行为。研究人员研究了灵长类动物群体,以进一步了解利他主义和合作等概念是如何演变的,以及它所呈现的不同形式。这项研究由苏黎世大学的 Judith Burkart 领导,论文发表于自然通讯。
人类和黑猩猩大约在 500 万至 700 万年前从共同祖先分化而来,而猿和猴子则大致在2400万年前。黑猩猩并不像人类那样热衷于合作,尽管有些猴子物种很热衷。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测试,将食物放在滑板上。移动滑板的个体可以将食物带到群体中其他人触手可及的地方,但自己无法拿到食物。
这项实验在 15 种灵长类动物的 24 组中进行,其中包括 3 组 5-7 岁的人类儿童。食物选择是针对每组量身定制的,以测试灵长类动物是否愿意放弃想要的食物。研究人员发现,最常采用“举全村之力”合作繁殖方式的物种也更倾向于帮助别人得到款待,即使他们自己没有得到款待。
“人类和卡利特里希猴表现出高度的利他主义,几乎总是为其他群体成员提供食物。然而,我们的近亲之一黑猩猩却只是偶尔这样做,”伯克特在一篇新闻稿。
研究人员还研究了给朋友送食物和其他合作行为(如集体狩猎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以及相对大脑大小之间的可能关系。合作繁殖是唯一表现出强烈线性相关性的特征,也是预测利他行为的最佳指标。
伯克特继续说道:“自发的利他行为只出现在这样的物种中:幼崽不仅由母亲照顾,还由其他群体成员照顾,比如兄弟姐妹、父亲、祖母、阿姨和叔叔。”
然而,合作繁殖可能是影响人类利他主义进化的众多因素之一。在我们祖先的进化史上,生活在合作群体中可能从高认知能力中受益匪浅,尤其是在语言技能等方面。
伯克特总结道:“当我们的原始人类祖先开始合作抚养后代时,他们为我们的利他主义和卓越的认知能力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