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苹果希望实现生产国家多元化,以限制对中国的依赖,现在我们知道该品牌希望采取更快的行动。事实上,苹果公司已要求其工业合作伙伴加快在中国境外设立工厂的步伐。印度应该是这次演习的最大赢家。
除了中美之间日益紧张的局势之外,与习近平政府的零新冠政策相关的工厂关闭期间也凸显了其必要性。由于工人们被困在工地上,加上为避免封锁而大规模外流,许多工厂的生产要么受到破坏,要么完全停止。这导致了严重的生产短缺:数百万部 iPhone 尚未出厂……并且可能永远不会售出,因为它们将错过圣诞节的最后期限。
另请阅读: iPhone 减少 1500 万部:在短缺和经济衰退之间,iPhone 14 的销量可能会崩溃(2022 年 11 月)
另请阅读: iPhone:中国解除对富士康的封锁,苹果损失太多钱(2022 年 12 月)
通过认识到这种对单一国家善意的依赖(该国家正日益转向独裁,甚至独裁),苹果因此希望推动新生产中心的创建。其中最大的是印度次大陆。
苹果希望一半的 iPhone 在印度生产
苹果对印度的野心是巨大的。非常重要:根据几位生产链分析师的说法,“Apple 的长期目标是 40% 至 45% 的 iPhone 在印度生产”。如果仅考虑到目前的产量,这个数字不仅落后于中国,而且还低于10%,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苹果希望将本地产能提高十倍,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印度的异质性与中国的国家规划形成鲜明对比。加强或建立供应链需要时间。
但苹果别无选择。美国政府对中国制造产品提高关税壁垒的风险正在加大。苹果正在尽一切努力为这种可能性做好准备:借助未来的台积电工厂,在本地生产 4nm 芯片。直至目前产品的生产多元化。这不仅影响到苹果希望在中国生产的 iPhone,还影响到苹果越来越多地在泰国和越南生产的 Airpods 和 Mac。
但除了限制对中国的依赖之外,苹果还致力于减少与其主要合作伙伴富士康的依赖。
也减少对富士康的依赖
鸿海精密被称为富士康,是苹果最大的组装商。这家台湾公司是一个庞大的工业战争机器,拥有130万员工。而且其大部分工厂都位于中国大陆——其老板兼创始人郭台铭也与北京关系密切,后者曾试图成为台湾的“特朗普”(但没有取得多大成功)。苹果担心的是富士康/鸿海的生产过于中国化。而且在价值链上占据主导地位:2019年,仅郑州工厂就出口了价值320亿美元的产品。仅富士康旗下的所有中国公司就占中国出口额的 3.9%(按价值计算)。
另请阅读:“iPhone之城”富士康发生骚乱后中国限制600万居民(2022 年 11 月)
这就是为什么苹果尽可能多地与其他合作伙伴签约的原因,例如中国的立讯精密或闻泰科技,甚至是台湾的和硕。规模较小、规模较小的厂商,但拥有苹果所需的优质生产所需的专业知识。这将使美国人能够在地缘政治或健康不稳定的情况下建立替代方案。
来源 : 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