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祖瑪的詛咒與現代經濟仍然相關嗎?

傳說,財富過多會帶來更大的失敗。 現代經濟學稱之為“充足悖論”。

人們普遍認為像委內瑞拉和中東這樣的地方非常富有。 他們的土地下蘊藏著如此大量的石油,這幾乎就像上帝賜予他們財富和好運一樣,對吧?

錯誤的。 事實上,即使是非洲,儘管擁有第二大雨林,但也無法令人滿意地利用這一資源來促進其國家的發展。 我們稱之為現實世界經濟學中的資源詛咒或充足悖論,或者 蒙特祖瑪的詛咒,在墨西哥俗稱“旅行者腹瀉”。

傳說阿茲特克第九任皇帝蒙特祖瑪二世對入侵墨西哥的西班牙士兵下了詛咒。 蒙特祖瑪用數量驚人的黃金建立了一個帝國,一些臣民誤以為他們的領導人是神。 在蒙特祖瑪為西班牙做出瞭如此多的好事之後,他被征服者綁架並謀殺以獲取黃金,蒙特祖瑪的詛咒誕生了。 西班牙在 16 世紀末衰落,就是因為他們如此珍視的黃金。

蒙特祖瑪詛咒的神話可能不會導致西班牙的衰落,但它對資源的渴望確實導致了西班牙的衰落。

不過,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真正的問題是……資源豐富的國家是否仍然受到豐盛悖論(又名蒙特祖瑪的詛咒)的詛咒?

為您推薦視頻:

世界上有多少個國家? 有沒有不屬於任何國家的地方?

經濟發展源於富裕

經濟發展是每個國家的重要目標,而它總是始於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什麼有些國家貧窮而另一些國家富裕? 是人類努力、自然資源、文化影響、氣候、入侵歷史的差異,還是純粹的運氣?

人們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一些國家較早開始發展經濟,從而在競爭中佔據第一名。 如果這是正確的,俄羅斯應該是最發達的,因為他們是第一個引入五年計劃的國家規劃,為國家製定增長技術戰略,以促進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

但瑞士排名最高 2022 年人類發展指數

人均GDP增長並不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的唯一標準。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UNDP) 在很大程度上使用 人類發展指數 (人類發展指數)來區分欠發達國家和較發達國家。 它利用預期壽命、教育質量和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來計算一個國家的表現。

然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最終促進了人類發展,從而帶動了對衛生和教育機構的投資。 這是幾個國家之間 GDP 增長百分比比較的圖表。 1960年以來,日本、印度、美國等國GDP不斷增長,而委內瑞拉則因政治和經濟不穩定而衰落。

各國GDP增長 1960-2021(基於2010年不變美元:根據2010年人們購買力調整的美元)

如果我們從問題的根源開始,就會發現一個國家的資源構成了其基石,因為它們通過人均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來推動經濟發展。

充足悖論:真實還是神話?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一些資源豐富的國家的增長率(以國家人均收入衡量)比資源貧乏的國家要慢。 我們還從教育和健康方面衡量增長/發展,因為收入本身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生活質量”。 一種資源過剩也不能保證國家進步得更快。 在很多情況下,單一資源的過剩會造成負面趨勢,導致人均GDP下降而不是上升(荷蘭病)。

委內瑞拉、伊拉克、安哥拉和剛果民主共和國擁有所有的石油、鑽石和必要的資源來用黃金建設自己的國家。 然而,加工這些初級原材料不足以驅動經濟發展。

當一個國家專注於單一過度開發的資源時,其在其他領域的專業知識和增長就會放緩。 他們可能會佔領一部分出口市場,為國家帶來資金,但他們的努力和投資卻被消耗到了單一部門。 一個國家收入來源缺乏多元化往往會導致“荷蘭病”。

為什麼只有發展中國家的發達部分才能持續獲得投資?

荷蘭病:現實世界的例子

安哥拉是熱門國家 example 由於其豐富的鑽石和石油儲量,這兩個概念都得到了體現。 其90%的出口和財富依賴於這些特定領域。 人們期望一個擁有如此多鑽石的國家坐擁財富,但安哥拉卻經歷了廣泛的貧困、巨大的收入和貧富差距、政治問題、腐敗和石油價格的巨大波動。 “充足悖論”與荷蘭病一起表明,現代世界的國家儘管擁有發展的基石,卻無法將其付諸行動。

另一個有趣的 example 博茨瓦納,我們看到荷蘭病對該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博茨瓦納和安哥拉一樣,擁有豐富的鑽石礦產。 在 20 世紀 70 年代發現鑽石之前,他們的經濟主要依賴農業。 為了擺脫貧困,政府開始製定整體發展政策,推動基礎設施、教育和其他發展工作。

這些例子表明,在現代世界,充足的悖論不僅與資源有關,而且與影響資源效用的其他相關部門有關。

穿越時空

縱觀歷史,我們目睹了王國、皇帝和形形色色的人民互相侵略和掠奪。 當時我們稱之為“征服”或建立一個帝國,但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資源。

在資源詛咒的確切定義之前,我們有普雷維什-辛格假說(1950),此後該假說已被現代論文更新。 他們發現,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參與初級產品(原材料)的生產和出口,而工業支持的國家則專注於製造業。

普雷維什-辛格假說後來被修改,因為它有兩個問題。 首先,現代報告顯示,並非所有資源豐富的國家都需要依賴初級產品出口,即使依賴出口,也並不一定意味著它們將面臨緩慢的增長速度。 其次,出口初級產品在某些經濟時期實際上是有利的。

更多學者介入,展示了第一產業如何依賴於與經濟中多個進步部門的聯繫。 我們可以鏈接到用於投入的行業(後向鏈接),或者鏈接到準備初級資源作為其他產品投入的行業(前向鏈接)。 既然經濟可以多元化,那麼在發展方面也可以專業化。 然而,歷史研究表明,一個國家不僅不會實現發展,反而可能會因為出口和耗盡其主要資源而陷入主要資源陷阱。

1982年, 彼得·尼爾里和馬克斯·柯登 在觀察到荷蘭、澳大利亞和挪威(以及歐佩克的一些成員國)經濟急劇下滑後,他寫了關於“荷蘭病”的文章。

結果

回到同一點,充足悖論並不一定意味著資源豐富的國家會專門出口初級產品並遭受荷蘭病的負面影響。 儘管它們是相互關聯的,但這些概念在不同國家的適用方式不同。 有些人可以從他們擁有的任何關鍵資源中獲益匪淺,而另一些人即使擁有豐富的資源也可能無法做得很好。

研究這個悖論的主要優點是了解我們如何對仍然遭受蒙特祖馬詛咒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進行不同程度的分類。 通過這種分類,我們可以在這些國家實施發展政策,顯著縮小不平等差距,幫助各國擺脫低收入陷阱。

國家如何決定出口哪種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