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零幾個月過去了,印度將部分貨幣“非貨幣化”的決定仍在對經濟產生持久影響。 非貨幣化是指剝奪貨幣單位法定貨幣地位的過程。 在印度,這意味著 500 印度盧比和 1000 印度盧比紙幣在 2016 年 11 月 8 日午夜之後失效。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宣布了這一決定,他表示打擊黑市活動和假鈔的主要原因. 由於印度是一個主要依賴現金的經濟體,這一決定無疑是一個重大決定。
早期非貨幣化過程
在宣布取消貨幣化的同時,政府為人們提供了 2 個月的時間來存放這些紙幣。 根據命令,每個人的賬戶中最多可以存入 100 萬或 100 萬印度盧比,而無需提供上述收入的合法來源。 對於那些沒有銀行賬戶的人,只要得到賬戶持有人的書面同意,就可以將現在無效的票據存入另一個人的銀行賬戶。
除了宣布 500 印度盧比和 1000 印度盧比紙幣無效(這是由印度儲備銀行監督的一個步驟)之外,還宣布推出新的 500 印度盧比和 2000 印度盧比紙幣。 與此同時,還採取了其他措施,例如鼓勵數字交易以緩解票據變更和再流通的過渡期。 然而,這一時期伴隨著長期的現金短缺和整個經濟的明顯中斷,特別是在無組織部門。
去貨幣化的原因
正如莫迪宣布“從今晚午夜開始,500 印度盧比和 1000 印度盧比的紙幣將不再是法定貨幣”,他概述了這一步驟的主要原因,同時他敦促人們加入打擊黑錢的鬥爭。 除了挖掘黑錢的目的外,此舉還旨在“為恐怖分子提供資金支持”,並通過現金返還擴大政府的財政空間。 此外,政府代表表示,進行非貨幣化是為了減少臨時交易對現金的依賴並導致更複雜的經濟。
這不是印度第一次進行非貨幣化。 此舉最初並將繼續受到不同的反應。 在非貨幣化過程中,批評者將其描述為計劃不周和不公平,而其他一些人則對這一對印度經濟的猛烈舉措表示歡迎。 此舉兩年零幾個月後,只有 0.7% 的廢鈔票沒有返還給銀行。 根據世界銀行 Findex 數據庫的數據,數字支付在 2014 年至 2017 年間增長了 29%,共計 10 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