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5 至 180 年的蓋倫瘟疫,也稱為安東尼瘟疫,是一種由來自近東的士兵帶到羅馬帝國的流行病。 許多學者認為是麻疹或天花; 然而,安東尼瘟疫的原因尚不清楚。 這場大流行可能奪去了 Lucius Verus 的生命,他是 Antoninus Marcus 皇帝的共同攝政王,他的姓氏與這種疾病有關。 據迪奧·卡修斯 (Dio Cassius) 說,這種疾病在 9 年後再次爆發,導致羅馬每天有 2,000 多人死亡。 安東尼瘟疫導致超過 500 萬人死亡。
流行病學
大流行於公元 155 年之前在中國出現,然後沿著絲綢之路向西傳播。 一些消息來源證實,羅馬人在公元 165 年末至 166 年初在底格里斯河畔塞琉西亞圍城期間接觸到了這種流行病。 從東方出發的士兵將疾病向北傳播到萊茵河和高盧沿岸的軍團。
大流行期間,希臘作家手醫蓋倫曾於 166 年前往小亞細亞。然而,他於 168 年被盧修斯·維魯斯 (Lucius Verus) 和馬可·奧勒留 (Marcus Aurelius) 召回羅馬,並在駐紮在羅馬士兵中的疫情爆發。阿奎萊亞。 蓋倫觀察了生病的士兵,並在論文 Methodus-Medendi 中記錄了這一流行病。 蓋倫形容這次疫情非常嚴重,並指出了一些症狀,包括咽炎、腹瀉和發燒。 他還注意到在患病第九天出現的皮疹(有時是膿皰,有時是乾性的)。 蓋倫給出的描述並沒有定義疾病的性質,但許多學者將其診斷為天花。
麥克尼爾威廉聲稱塞浦路斯瘟疫和安東尼娜瘟疫是兩種不同疾病的爆發。 他聲稱一個是麻疹,另一個是天花。 這兩次瘟疫在歐洲造成的嚴重破壞表明,人們之前沒有接觸過第一次瘟疫(安東尼瘟疫)。 其他歷史學家聲稱這兩次瘟疫都是天花。 第二種觀點被證明更有可能,因為分子估計將麻疹的進化時間定在公元 500 年左右。
瘟疫的起源
儘管葛洪可能是第一個描述天花跡象的人,但張雷夫認為襲擊東漢帝國的流行病與歐亞大陸最西端的安東尼瘟疫有關。 張雷夫說,這次疫情恰逢公元 166 年羅馬使館巡視漢朝。拉烏爾·麥克勞克林認為,這次巡演導致了羅馬遠東貿易的引入。 麥克勞克林聲稱,這種疾病起源於中亞的一個孤立人群,然後傳播到羅馬和中國世界。
安東尼瘟疫的影響
根據保盧斯·奧羅修斯 (Paulus Orosius) 的說法,東部省份和意大利半島的許多村莊和城鎮失去了所有居民。 隨著疫情蔓延到萊茵河,它也影響了居住在帝國以外的高盧和日耳曼社區。 幾年來,北方部落一直向南尋找更多的土地。 然而,隨著大流行的羅馬軍隊人數減少,羅馬人無法將他們擊退。 馬庫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從公元 167 年到他去世,都在多瑙河附近指揮軍隊。 奧勒留皇帝試圖阻止日耳曼社區過河,但取得了部分成功。 由於士兵短缺,羅馬人不得不將針對日耳曼人民的主要進攻推遲到公元 16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