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真的:中國的三峽大壩太大了,改變了地球的自轉
這種變化雖然很小,但對人造結構來說意義重大。
中國的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大壩,絕對是基礎建設工程中的龐然大物。如果你曾聽說過這樣一種令人震驚的說法,即它是如此巨大,以至於影響了地球的自轉,那麼這個想法並不像聽起來那麼荒謬。
三峽大壩位於中國中部的湖北省,橫跨歐亞大陸最長的河流-長江。它利用附近三個峽谷(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水流來旋轉渦輪機並產生電力。
關於其改變地球能力的說法似乎起源於美國太空總署 2005 年發表的文章探討 2004 年印度洋災難性地震和海嘯如何影響地球自轉。
它解釋了改變地球上的質量分佈如何對地球的轉動慣量產生非常小的影響,而轉動慣量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描述了物體繞著給定軸旋轉的困難。同樣的現像也解釋了滑冰選手如何透過將手臂靠近身體來提高旋轉速度。
同樣,由於構造板塊的移動,地震後地球的自轉也會受到影響。 NASA科學家表明,這正是2004年印度洋地震後所發生的情況。透過晃動地球的地震結構,地震改變了其質量分佈,並使一天的長度減少了 2.68 微秒。
理論上,大量的水轉移也可能達到相同的效果。在 2005 年的貼文中,美國太空總署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地球物理學家本傑明方超博士解釋說,中國的巨型水壩能夠容納 40 立方公里(10 兆加侖)的水。
根據他的計算,質量的這種變化將使一天的長度增加 0.06 微秒,並使地球的極點位置移動約 2 公分(0.8 英寸)。即使與大地震的邊際效應相比,這也不算多,但對於人造結構來說卻相當重要。
人類也以其他方式影響地球的自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目前正造成類似的影響。隨著氣溫升高,極地冰蓋融化,熱帶海洋上升,導致地球赤道上的物質聚集比兩極更多。反過來,我們將經歷地球自轉速度減慢和白天稍微變長的情況。
這種影響對於我們對地球上生命的日常感知來說可以忽略不計,但它可能會導致原子鐘等超精確計時設備的混亂。隨之而來的問題導致了世界將需要考慮負閏秒——即。一分鐘僅需 59 秒——在未來十年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