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家對帕克太陽探測器的印象。
圖片來源:NASA/約翰霍普金斯 APL/史蒂夫格里本
帕克太陽探測器一直在盡可能靠近太陽的地方運行,這給了它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有利位置來近距離觀察太陽的行為——有時直接進入太陽大氣層的事件,就像這第一個令人類難以置信的鏡頭捕捉日冕物質拋射與背景環境太陽風之間的相互作用。
日冕物質拋射是太陽等離子體的主要釋放,如果它們撞擊地球,可能會引起地磁風暴。它們可以擾亂太陽風的正常流動,太陽風是從太陽逸出的帶電粒子流。帕克展示了一種發生的方式。

PSP 的一系列影像顯示了太陽等離子體中的特殊相互作用。
圖片來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
來自帕克太陽探測器寬視野成像儀 (WISPR) 的照片顯示了開爾文-亥姆霍茲不穩定性(KHI)在等離子體體內。當發生與速度差相關的不穩定性時,我們可以在大氣層的雲層以及其他流體中看到這些現象。它們是一列新月波,在木星和土星上也能看到——而且顯然它們也可能發生在太陽上,儘管研究小組並沒有預料到會看到它們。
WISPR 計畫科學家 Angelos Vourlidas 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當我們設計該儀器時,我們從未預料到 KHI 結構能夠發展到足夠大的尺度,以便在日光層的可見光 CME 圖像中成像。”陳述。

KHI 位於木星大紅斑的左側
圖片來源:美國太空總署
WISPR 儀器首席研究員 Mark Linton 表示:“這些精細的細節觀測顯示了 WISPR 高靈敏度探測器的強大功能,以及帕克太陽探測器獨特的太陽相遇軌道所提供的近距離有利位置。”
WIPR 是全球唯一的成像儀器帕克太陽探測器它從不看太陽。探測器距離我們的恆星如此之近,只要將相機對準太陽,它的內部就會被煮熟。然而,從側面觀察可以提供這些奇妙的見解,使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日冕物質拋射的行為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地球周圍的空間天氣。
WISPR 團隊的Evangelos Paouris 補充道:「利用WISPR/PSP 對像KHI 這樣的非凡短暫現象進行直接成像是一項發現,它為更好地了解CME 傳播及其與周圍太陽風的相互作用打開了一個新窗口。
這些影像拍攝於 2021 年 11 月,當時探測器最近的點距離太陽比現在更遠。 3 月 30 日,當探測器近距離飛越時,距離太陽僅 790 萬公里(490 萬英里)。 6月30日和9月30日,它將在這個距離上再飛越兩次。
.該研究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