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氣候變化發作以來,冰上冰川一直在迅速融化。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從1851年到2010年,該地區至少有25%的冰損失應歸咎於人類活動。從1991年到2010年,人類活動負責融化近66%的冰川質量。
研究描繪了冰川融化對全球氣候和天氣模式的負面影響。本週發布的另一項研究表明,由於北極地區和北部大陸之間的溫度差異曾經導致的熱量空氣波,因此熔化的極地冰的極端天氣惡化,現在停滯了數週或幾個月,從而導致熱浪。
熔化的極地冰蓋已經與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非常相關,但是直到現在,還沒有真正的證據表明人類已經導致冰蓋融化了。冰川也應對氣候的自然變化,例如太陽變化。但是,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冰川的融化過快,無法自然地改變。
“通常,適應氣候變化需要數十年或幾個世紀的冰川,”說因斯布魯克大學氣象學與地球物理學研究所的氣候研究員本·馬齊恩(Ben Marzeion)。
由Marzeion領導的團隊使用計算機模擬從1851年到2010年學習冰川。
Marzeion說:“我們的模型結果與觀察到的冰川質量平衡一致。”該小組不僅研究了北極地區的冰川,而且在全球範圍內研究了冰川,除了南極地區的冰川。他們使用了新的Randolph冰川清單(RGI),該數據庫包含世界上每個冰川的數據庫,以進行研究。
RGI負責人之一Graham Cogley說:“ RGI以機器可讀格式提供了地球上幾乎所有冰川的數據。”他還是該研究的合著者。
該團隊使用冰川模擬具有已知因素的模擬,例如太陽可變性和火山噴發,穩定。他們將溫室氣體排放添加到方程式中,多年來土地使用的方式發生了變化。他們的結果非常結論性,並表明,由於人類活動,很大一部分冰川融化了。
Marzeion在研究中說:“在我們的數據中,我們發現了對冰川質量損失的人為貢獻的明確證據。”
研究表明,在工業革命開始時,在1800年代末和1900年代初期,人類活動引起的冰川融化起來非常小。這種影響穩定增長,直到在過去的25年中,人類活動造成了冰川質量的66%的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