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NASA的太空任務向其他行星的成功,美國航天局現在計劃通過在火星軌道上建造一個空間站來推動其“火星之旅”計劃,該軌道將作為未來探索的基地營地。
NASA的私人合作夥伴之一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最近為航天局及其在私營部門的分支機構提議在計劃中的火星空間站工作。這家航空航天公司表示,這個所謂的“火星大本營”可以為將努力收集紅色星球上數據的宇航員提供住房。
“在我們將人們送到火星表面之前,我們將其歸功於該船員,自己,了解地球上是否有生命,以及是否有對人類有毒的東西”說。 “這項任務將做這兩個非常基本的事情。”
貝利(Bailey)和洛克希德(Lockheed)首席工程師史蒂夫·喬利(Steve Jolly)是在7月與NASA計劃者會面期間討論火星空間站的細節的人。
火星的運營基地
作為擬議的載人火星探索的一部分,美國宇航局已開始開發可將宇航員送往紅色星球的技術。這些包括一個稱為獵戶座以及一個稱為太空發射系統(SLS)的大型火箭。
雖然獵戶座膠囊在2014年的無人飛行中已經飛行了一次,但SLS火箭卻尚未看到一些動作。 NASA工程師打算擁有SLS Power Orion在為期一周的月球旅程中,回到2018年。
一旦兩種技術都變得全面運行,洛克希德計劃使用它們來提供必要的用品來構建火星空間站。兩個獵戶座膠囊將用作軌道設施的核心組件以及兩個棲息地模塊或科學實驗室。
計劃開發人員預計,與目前重440噸的國際空間站相比,空間站的重量約為132噸。
這火星大本營的設計它可以維持多達六名宇航員的船員,他們將在軌道設施上生活和工作一年。
根據喬利(Jolly)的說法,他們計劃選擇職業科學家來管理空間站,而不是經過培訓的試飛員,他們接受了一些地質工作。他將大本營的理想工作人員比作地質學家傑克·施密特(Jack Schmitt),後者是1972年阿波羅17號任務的成員。
除了收集和分析火星的泥土和岩石樣品外,科學家還將運營各種機器人資產,例如輪轂和翼車,旨在從空間站的安全性探索紅色行星的表面。
這將為他們提供對機器人的近實時控制,鑑於火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很大,目前是不可能的。喬利說,這可以使研究人員有機會就紅色星球進行重大發現。
火星大本營的可行性
就建造火星空間站的可行性而言,喬利指出,它不需要任何技術飛躍才能使其成為可能。他補充說,鑑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議的載人太空任務的預算,他們的計劃也相對實惠。
喬利說,預計每年40億美元至90億美元的NASA將花費在太空探索上,該航天局將在10年,15或20年的時間內花費約500億至800億美元用於其載人火星任務。
他補充說,火星大本營計劃還可以通過重複一系列任務的相同架構來擴展NASA的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