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航天局(ESA)說,宇宙中的第一批恆星比早期觀察到宇宙微波背景(CMB)的恆星要晚得多。
使用該機構的Planck衛星進行了新的分析,該衛星還揭示了第一批恆星是宇宙中原子原子所需的唯一來源,因為它們已經在宇宙大約7億年前完成了一半的過程。
“ CMB可以告訴我們何時開始電離時代,而當第一批恆星在宇宙中形成時,”說ESA木板項目科學家Jan Tauber。
世界當前對宇宙的看法具有多種星系和星星,因此很難想像當1380億年前的宇宙僅幾秒鐘即將到來時,會是什麼樣。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說法,當時,宇宙是一種熱且密集的原始湯,其中主要是中微子,質子,電子和光子等顆粒。它看起來也與不透明的霧相似,因為光子在不與電子相撞的情況下無法長距離行駛。
當宇宙擴大時,它冷卻了,大約380,000年後變得透明。那時,粒子碰撞已經散發出零星,光子可以自由地穿越宇宙。
在原子開始融合之前,幾億年將過去,最終引起了宇宙中的第一批恆星。當這些星星出生時,它們的周圍區域充滿了光,它們分開了。科學家稱其為時代電源。很快,大多數宇宙都被完全離子化,並且保持這種狀態。
根據CMB的觀察,當宇宙大約9億年曆史時,將完成電源。
像陶伯(Tauber)這樣的普朗克科學家在CMB極化中使用了微小的波動,以了解電離過程如何影響宇宙並確定何時開始過程。
NASA的Wilkinson Microwave各向異性探針(WMAP)於2003年提供了關於電源時期開始的第一個估計。據IT,當第一批恆星出現時,宇宙只有數百萬年的歷史了。
但是,WMAP收集的進一步信息糾正了較早的估計,將第一批恆星的誕生轉移到宇宙300到4億年之間。
當普朗克合作起作用時,根據使用普朗克的低頻儀器收集的CMB極化的第一張全天候地圖,第一顆恆星的誕生再次轉移到了5.5億年曆史的宇宙年齡。
現在,使用普朗克的高頻工具,科學家擁有決定電離過程是一個快速的。它開始遲到,但是宇宙在大約7億年的時間裡進行了半翻新。
在雜誌的兩項研究中發表他們的發現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普朗克科學家認為,將來天文學設施肯定可以觀察到第一批恆星,甚至可以在當今的技術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