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手術後開處方的大約1億粒阿片類藥物被美國的人未使用,增加了該國普遍存在的阿片類藥物流行的風險。
為了檢查人們的阿片類藥物使用,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PENN)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涉及79例牙齒施加手術後開處方阿片類藥物的患者。研究人員還研究了是否給予小型的經濟激勵措施並賦予對基於藥房的藥物處置計劃的認識是否會影響患者正確處理未使用的藥丸。
已經發現,手術後大約24小時,藥物治療的患者平均會經歷5分之5的疼痛水平。在第二天的一半以上,在10分中的得分為3分,而手術後五天,大約80%的患者報告的疼痛非常低。
將近94%的患者處方了阿片類止痛藥,其中82%的患者還接受了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並開了78%的抗生素。開處方28的患者(93%)阿片類藥物每個藥丸。
發現在手術大約三週後,患者平均只服用了28片藥中的13顆,約有1000顆藥丸未使用。在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中,只有五名患者已服用了所有規定的藥丸。
賓夕法尼亞州牙科醫學學院研究的共同作者艾略特·赫什(Elliot V. Hersh)博士說,手術後五天,大多數患者只會出現輕度疼痛,但其中大多數患者剩下超過一半的阿片類藥丸。
當給出有關處置多餘藥丸外的足夠信息,除了一般說明外,患者願意處置剩餘藥丸的意願增加了22%。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將處方阿片類藥物止痛藥限制為需要數量,並為適當處理不容易消耗的阿片類藥物做出充分的安排,將有助於防止阿片類藥物濫用導致阿片類藥物流行。
“鑑於對美國處方阿片類藥物濫用的關注越來越多,所有處方者(包括醫師,口腔外科醫生和牙科臨床醫生)都有責任限制阿片類藥物暴露,解釋阿片類藥物濫用的風險,並教育患者適當的藥物處置,”說首席作者Brandon Maughan博士是衛生政策諮詢公司Lewin Group的緊急醫師和衛生服務研究員,在新聞稿中。
這學習發表在期刊上毒品和酒精依賴。
照片:埃里克·諾里斯(Eric Norris)|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