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項研究表明瞭如何微重力會影響人的大腦,這次表明宇航員的大腦在太空飛行過程中壓縮和擴展。
對20多名宇航員進行的MRI掃描在密歇根大學的新研究中揭示了這些結果,結果希望在治療影響大腦功能的疾病中應用。
改變大腦形狀
首席調查員雷切爾·塞德勒(Rachael Seidler)和她的同事們掃描並檢查了12名宇航員,這些宇航員是航天飛機工作人員兩個星期,還有14個騎乘船員在國際空間站工作了六個月。在比較掃描時,他們發現灰質的體積要么增加或減少,而且變化取決於在太空中花費的時間長度。
據塞德勒(Seidler)稱,大型灰質區域的減少可能與空間中的重新分佈腦脊液有關。
“重力無法將體液拉到體內,從而導致太空中所謂的浮腫的臉。”說在聲明中。 “這可能導致大腦位置或壓縮的轉移。”
該團隊還檢測到控制腿部運動以及腿部的過程運動信息的灰質增加。這一方面可能會呼應與學習和適應微重力有關的大腦變化。
他們還將大腦的變化比作一個練習新技能24/7的人,這表明大腦中神經可塑性的極端情況,因為這是每天24小時的微重力設置。
大腦變化的性質仍將進一步研究,但發現可能導致解決某些疾病的新方法。它們可能使長期床休息的人以及腦積水的人受益,那裡的腦脊液會在大腦的心室收集並施加壓力。
團隊的下一步討論他們在日記中的發現自然微重力,是為了確定大腦如何變化,以及太空飛行精確的那些效果是體內永久性還是持久。
太空飛行的基因效應
NASA尚未釋放其前所未有的官方結果雙研究,但對雙胞胎兄弟斯科特和馬克·凱利的早期發現表明,太空旅行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物學,包括基因表達。
作為雙胞胎,宇航員兄弟幾乎具有相同的基因組,因此該研究正在觀察微重力停留所帶來的生物學變化。斯科特(Scott)的端粒(在每個DNA鏈上發現的那些保護帽)被發現比他兄弟最近回到地球時長。在太空任務之前,這些端粒已經恢復了正常的長度,因此科學家們正在分析太空飛行如何使它們拉長。
太空飛行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損失,如返回宇航員(例如蒂姆·皮克(Tim Peake)在軌道上幾天后。
當他們落在地球上時,他們的身體可能需要重新調整正常重力。 ISS約佔地球正常重力的90%,但是在軌道期間,太空實驗室的持續自由落體使宇航員在船上體驗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