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地球氣候的影響本世紀末可能會產生災難性的影響,記錄了南安普敦大學的最新研究。
如果在接下來的100到200年中保持當前燃燒化石燃料的速率,那麼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可能會超過兩倍,達到以來的最高水平三疊紀,研究報告。
這意味著從百萬分之400(目前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到23世紀初超過900 ppm的值。無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可能導致4.2億年前的全球變暖狀態。
根據其他估計,如果地球上的所有化石燃料都耗盡,到2400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可能達到5,000 ppm。
植物化石揭示的溫室效應
在他們的調查中,由南安普敦的同位素地球化學教授加文·福斯特(Gavin Foster)領導的研究人員審查了112篇發表的論文,這些論文彙編了1200多個古代二氧化碳濃度的估計。
他們的研究,特色在日記中自然通訊在過去的十億年中,連續數據記錄追溯CO2濃度。這些數據表明,如果人類消耗所有可用的化石燃料,則自記錄開始以來,大氣濃度可能會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由於不可能直接測量數百萬年前的二氧化碳濃度,福斯特的團隊轉向“間接代理”以證明大氣中氣體波動的證據。
取而代之的是,他們檢查了有關植物化石,古老海洋和土壤樣品中的碳同位素組成以及化石殼中的硼同位素的信息。
他們的分析發現,儘管二氧化碳濃度通常在整個研究間隔中振盪 - 在地球較冷時期自然地從近200-400 ppm轉移到溫暖的“溫室”週期中的近3,000 ppm - 全球暖化加快我們的星球目前所經歷的速度高於預期。
這表明這一點人為排放由人類活動引起的影響比以前考慮的要大得多,因為在過去的150年中,二氧化碳濃度升級了近50%。在工業化興起之前,大氣濃度在280 ppm處升級,而2016年的測量表明它們飆升至405 ppm。
太陽對氣候變化的貢獻
全球變暖不僅取決於溫室效應,還取決於二氧化碳排放的綜合結果和太陽活動。由於內部核反應,太陽的功率逐漸增加,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更加光彩。
結果,現在比4.2億年前的光澤更明亮。儘管這段時間的二氧化碳水平相對較高,但溫室氣體和陽光的總體變暖效應較低,“因為那時太陽很變暗,”研究人員解釋在南安普敦的新版本中。
直到現在,科學家還沒有完全理解原因,“儘管太陽的產出隨著時間的流逝緩慢增加,但有很少的證據表明氣候任何類似的長期變暖。”
該研究表明,地球的氣候在穩定的過程中已有數百萬年了,因為溫室效應與較低的太陽強度相抵消。
現在,氣體排放已經達到大氣二氧化碳記錄,其影響會因日益增長的太陽力量加速。如果我們消耗所有的化石燃料,那麼目前超過地質規範的快速氣候變化將受到更大的影響。
研究作者總結說,在這種情況下,當前率的人為排放可能導致2250年的二氧化碳濃度為2,000 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