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1年以來,地球二氧化碳水平的季節性變化不斷增加。一群研究人員說,這樣做的原因可能是全球農業的活動增加。
這項研究發表在《期刊》上自然。
從1961年到2010年,當“綠色革命”開始的農業技術的改善開始時,發生了一些好奇的事情。地球的二氧化碳水平開始季節性波動。
這項由NASA資助的研究與農業活動的變化聯繫起來。當農場活動在春季和夏季進行時,植物會隨著生長而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然後,在秋天和冬季,他們死後釋放二氧化碳。
科學家說,這種季節性活動與全球變暖不同。儘管農業活動確實有助於大氣中二氧化碳的總體增加,但季節性波動本身不會影響全球變暖。
您可以在稱為龍骨曲線的圖上看到更改,其中顯示二氧化碳在50年的時間內按月含量水平。以前,人們將這種季節性變化歸因於植物適應氣候變化的方式。但是,農業也發揮了作用,佔季節性波動的近四分之一。
“事實證明,我們可以解釋季節性波動增加的25%,這不是自然系統。這是另一種直接的人類指紋,”說這項研究的合著者埃里克·科特(Eric Kort)。
自1961年以來,地球上用作農田的土地數量增加了20%,而總體生產農作物增加了三倍。僅北半球,農作物的產量就會增加240%。
本文的主要作者喬什·格雷(Josh Gray)稱這種過量生產為“類固醇生態系統”。
考慮到這一點的另一種方法是,通常,由植物引起的二氧化碳水平的季節性波動很小,但是我們看到的目前的波動直接是由人類的植物生產引起的。
研究人員預測,隨著人口的增長,農場的產量不斷增加,人類將對環境產生比現在更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