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建議至少38攝氏度(100華氏度)的最低洗手溫度殺死有害細菌,但是羅格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得出結論,在冷水中洗手同樣有效。
研究人員沒有關注水溫,而是結論說,只要適當的洗手技術和衛生產品使用。
唐納德·沙夫納(Donald Schaffner)教授和他的研究人員說,他們的研究可以幫助減少用於加熱水的浪費能量,用於在FDA嚴格執行該法規的食品機構中洗手。
有許多技術自稱是消除我們手中消除有害細菌的最有效的洗手實踐,但有些人則構成了矛盾,而另一些則缺乏科學證據來證明其合法性。為了將事實與小說分開,沙夫納教授及其同事通過一系列在六個月的時間內進行的一系列測試對流行的假設和官方FDA建議提出了質疑。
挑戰水溫辯論
要求二十個人參加洗手實驗,研究小組在洗手之前用無害的細菌(非致病性大腸桿菌)污染了參與者的手。然後要求參與者多次洗手水溫從15攝氏度到38攝氏度(60華氏度至華氏100攝氏度)和肥皂體積從0.5毫升到2毫升範圍。
結果顯示冷和熱水清除的細菌量沒有顯著差異。唯一的區別是用於加熱水的能量。
沙夫納教授說:“人們洗手時需要感到舒適,但就有效性而言,這項研究表明,所用水的溫度並不重要。”說。
重新審視其他洗手技術
其他洗手技術對團隊提出了挑戰,涉及關於洗滌時間,產品配方和所使用的肥皂量的信念。最基本但流行的假設是挑戰的:100華氏度水,1毫升非抗菌(Bland)肥皂的毫升和5秒的泡沫時間。
根據沙夫納教授的說法,他們的結果表明,即使使用的肥皂量也沒有顯示出明顯的效果,而平淡的肥皂殺死了與測試的抗菌肥皂一樣多的細菌,其氯氧基烯醇配方為1%。
沙夫納教授說:“我們甚至還學會了10秒鐘的清洗,從手中顯著清除了細菌。”
與基本的5秒洗滌相比,使用平淡的肥皂,唯一的其他降低細菌改善來自20秒的泡沫時間。
使用他們的研究結果,團隊建議FDA考慮在洗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