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在西藏一個洞穴中發現的化石顎骨可能會為科學家提供有關神秘的古代人類丹尼索凡(Denisovans)的樣子的線索。
1980年,中國Xiahe的Baishiya Karst Cave內部冥想的和尚在中國發現了帶有巨型磨牙的人類顎骨的化石,並將其傳遞給了蘭州大學的科學家。自2010年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藏族洞穴遺址,下頜骨起源於希望找到有關Denisovans的更多信息。
警告:在檢查了化石的Denisovan下頜骨後,科學家發現其DNA沒有保存。因此,除了通過對其蛋白質的分析外,還沒有確定化石的肯定方法。這標誌著該技術首次用於識別古代標本。
使用蛋白質分析檢查西藏中發現的Denisovan Jawbone
考古學家對丹尼索沃斯人的所有知識都來自研究一些牙齒和骨頭碎片從俄羅斯阿爾泰山脈的丹尼索娃洞穴。現在,在Baishiya Karst Cave中發現下頜骨可能會幫助科學家描繪出這些古老的人類以前的樣子。
在洞穴中發現的Denisovan標本包括下頜一半和兩個完整的牙齒。蘭州大學的科學家Fahu Chen和Dongju Zhang研究了標本,但是沒有任何DNA,他們無法將其遺傳序列與其他古代人類的遺傳序列進行比較。
相反,張和她的同事研究了古代蛋白質從下頜骨中,他們解釋的往往持續到DNA。研究小組從牙齒中發現了牙本質中膠原蛋白的痕跡,然後將膠原蛋白與丹尼索牛絲和尼安德特人的等效蛋白進行比較。研究人員發現,蛋白質分析與Denisovans的序列相稱。
有關在洞穴中發現的Denisovan化石的更多信息。例如,研究人員說,其中一顆牙齒仍在爆發,這意味著化石可能屬於青少年。
“ Xiahe下頜骨可能代表了藏族高原上最早的人類化石。”說。
這項新研究的成功發行在日記中自然,可能會更加強調從尚未產生DNA的化石中提取古代蛋白質。未參與新研究的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人類學家克里斯·斯金格(Chris Stringer)解釋說,該方法可能對在東南亞發現的較舊樣品很有用,那裡的DNA迅速降解了。
Stringer表示,DNA分析仍然是識別的“黃金標準”古代化石。他補充說,儘管下頜骨中沒有遺傳物質,但科學家也許可以在藏族洞穴內的沉積物中找到DNA。
古代人類Denisovans與現代藏人有關
自從古生物學家起提取從50,000年前居住在Denisova洞穴中的一種新型人類的小指的DNA。從那以後,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丹尼索凡夫人是滅絕的姐妹團體尼安德特人。
研究人員說,在西藏發現的Denisovan下頜骨的化石可能至少有1600,000年的歷史。它被發現至少在海平面以上3280米處,研究人員認為,丹尼索沃斯人已經適應了這種高空低氧環境,早在智人甚至到達該地區之前。此外,以前的遺傳研究表明,現代的藏族和其他喜馬拉雅人群在其基因中攜帶EPAS1等位基因,這些等位基因必須由Denisovans傳遞給他們,並幫助他們適應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