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全面的研究表明,許多國家都落後於零淨氣候計劃。
法新社報導說,經同行評審的評估週四發布了35個國家的計劃,該計劃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80%以上。
他們幾乎所有人的分數都很低,只有歐盟的計劃才被認為是四個最大的碳污染者的可信。中國,美國和印度的零淨計劃不足。

缺乏具體細節
這些國家大多數都致力於在本世紀中葉消除其碳足跡,而中國的目標是2060年,印度的目標是2070年。
但是,根據這項研究,由於缺乏有關其零淨目標的具體細節,這些承諾的信譽受到質疑。一些計劃未能闡明它們是否不僅要解決二氧化碳,而且還要解決其他重要的星球溫暖氣體,例如甲烷和一氧化二氮。
缺乏清晰度在評估實現《巴黎氣候條約》中概述的目標的可行性方面提出了挑戰,該條約旨在將全球變暖限制在2攝氏度“遠低於” 2攝氏度,並偏愛1.5攝氏度。
如果沒有基於詳細淨零計劃的準確預測,就很難確定這些溫度目標是否可以實現。基於零零計劃的可信度出現了兩個對比方案。
如果按照承諾實施短期和長期計劃,則可以在1.5至2攝氏度的臨界範圍內穩定全球變暖。但是,該研究說,僅考慮當前的政策和忽略模糊的承諾,溫度更有可能在2.5攝氏度之間上升。
該研究進一步指出,這些結果之間的差異很大,可能導致可管理的氣候破壞或氣候變化破壞可持續發展的世界。
可信度評級被分配給每個國家,至少有0.1%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包括歐盟,英國和新西蘭在內的少數幾個國家都獲得了很高的分數。
相反,大約90%的國家啟發了包括美國和中國在內的較低或更低的信心,這些國家共同貢獻了全球排放量超過三分之一的國家。
最低的評級是給許多主要的新興經濟體,例如巴西,印度,南非,印度尼西亞,埃及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在信譽方面,澳大利亞被置於富裕國家中最低的一級。
高風險的氣候軌道
該研究強調了製定具體立法以建立對氣候行動實施的信任的重要性。詳細的計劃提供了一種系統的方法來減少經濟和社會各個部門的排放,這對於實現零淨目標是必不可少的。
使用可信度評級,研究人員採用了各種排放方案來預測未來的溫度。當僅考慮高信心和現有政策的淨零計劃時,預測表明,到2100年,全球變暖可能達到2.4攝氏度,超過了《巴黎協定》中概述的目標。
“世界仍在高風險的氣候軌道上,我們遠沒有帶來安全的氣候未來,”帝國學院格蘭瑟姆學院的氣候變化和環境研究總監喬伊·羅吉爾(Joeri Rogelj)說。該研究的結果是出版在《科學雜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