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這一直是辯論的主題:人類的特徵是由養育還是自然決定?現在,一組研究人員調查了我們的基因或環境,我們被培養的地方是否影響了我們的身份。
對於發表在期刊上的研究自然遺傳學5月18日,來自阿姆斯特丹Vrije大學的Danielle Postthuma,同事們幾乎研究了過去50年來對雙胞胎進行的每項研究。
他們調查了對雙胞胎的2700多項研究,以查看17,000多種特徵,比較了共享所有基因的同卵雙胞胎的變化,以及共享一半基因的兄弟雙胞胎之間的差異。
特別是研究人員研究了身體特徵,例如代謝,身高和體重以及心理特徵,包括智力,個性,氣質和可能患有抑鬱症的可能性。
他們發現,人類疾病和特徵的平均變異的49%可以歸因於遺傳學。另一方面,百分之五十一可以歸因於環境因素。他們同樣發現,大約三分之二的特徵是許多基因累積作用的結果。
“在功能域中,遺傳力群集[註冊]的估計數量強烈,在所有特徵中,報告的遺傳力均為49%,”報告研究人員。 “對於大多數(69%)的性狀,觀察到的雙胞胎相關與簡單且簡約的模型一致,在這種模型中,雙相似性僅是由於加性遺傳變異所致。
儘管結果表明養育與自然之間幾乎是平局,但特徵和疾病中的差異已被檢查。例如,發現躁鬱症的風險歸因於遺傳學的68%。賠率的32%是由於環境因素造成的。
飲食失調的機率同樣是40%的遺傳學和60%的環境,而飲酒造成的行為和精神障礙的風險為59%的環境和41%的遺傳學。
發現社會價值和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眼科,精神病和骨骼特徵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遺傳因素。然而,研究人員指出,沒有遺傳因素的貢獻,就沒有單一的特徵。
“令人欣慰的是,平均而言,約有50%的個體差異是遺傳性的,50%是環境的,”說來自昆士蘭州大學的Beben Benyamin。 “調查結果表明,我們需要在自然與養育的觀點之外看自己,而是將其視為自然和養育。”
照片:Donnie Ray Jones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