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一些環保主義者稱,地球生命史上的第六次大規模滅絕現在可能正在發生。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人類可能是這一動盪事件的受害者。
儘管世界各地人類的主導地位(和流行),但我們的物種可能無法在物種損失的最新發生率中生存。通常,滅絕更有可能消滅具有特殊和小環境棲息地的物種。通常,那些學會適應和生存的動物具有多種自然棲息地。但是,這一優勢並不能完全保護可以消除地球上大多數生命形式的大規模滅絕。
研究人員檢查了地球歷史上三疊紀和侏羅紀時期的脊椎動物遺跡。大約2億年前,火山噴發和氣候變化導致當時全球存在的所有物種中近80%的損失。
“在三疊紀時代結束時大規模滅絕事件發生後,許多類似鱷魚的動物已滅絕,儘管事先是多種多樣和廣泛的。相反,恐龍相對較少,並且並非廣泛地通過了滅絕事件,並且在接下來的150萬年中佔據了陸地生態系統的統治地位。
利茲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隨著滅絕的進展,動物的地理多樣性,並將數據與動物的生物多樣性的變化進行了比較。這為他們提供了他們開發一個模型的信息,以了解地理多樣性與滅絕風險的關係。
除了三疊紀的最終滅絕之外,地球還經歷了其他四個主要滅絕時期。這些是我們這個時代之前的4.39億年的奧陶紀 - 西爾魯里亞滅絕,消滅了大部分海洋生物。這一事件是由擴散和融化冰川驅動的。接下來是在我們時代之前的3.64億年發生的泥盆紀晚期滅絕,擊中了溫暖的天氣,尤其是硬天氣。在二疊紀三疊紀滅絕期間,該地球上所有物種中約有95%被清除,這是這些事件中最災難性的。最後的滅絕是白堊紀 - 紀念日,結束了恐龍的時代。
利茲大學的馬修·威爾斯(Matthew Wills)說:“儘管我們傾向於將大規模滅絕視為完全具有破壞性的事件,但它們經常動搖現狀,並允許以前被局勢占主導地位的團體。”
“隨著恐龍的滅絕使哺乳動物和我們自己最終的滅絕,發生了類似的事情。但是,我們的研究表明,在大規模滅絕時期,生存規則'與'正常'時代的生存規則'截然不同:沒有什麼是安全的。”
分析人類如何成為當前滅絕事件的受害者介紹了在自然通訊。
照片:Keoni Cabral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