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5G,大家都在議論紛紛,卻不知道那是什麼。因為由聯合國機構國際電信聯盟主導的標準化進程要到2020年才能完全完成。 IMT-2020(5G 的正式名稱)的技術規格。它們是否符合運營商迄今為止向我們做出的承諾,即連接速度比 4G 快 10 倍且延遲時間小於 1 毫秒?沒有把握 !
https://twitter.com/ITU/status/834752721731325952
國際電聯剛剛在其網站上發布了簡單文檔Word這是值得黃金的。我們了解到,5G 每個基地台的下載速度必須至少達到 20 Gbit/s,上傳速度必須達到 10 Gbit/s。到目前為止,在實驗室進行測試的營運商尚未達到下游吞吐量的如此高峰。
以 Orange 為例,該公司從事與愛立信的實驗1 月 26 日,下降速度超過 15 Gbit/s。然而,這些效能是在最佳網路條件下實現的,發射器和接收器之間的距離只有 4 到 5 公尺。但運營商有時間在開始之前調整他們的表現2020年起5G商用。
用戶的下載速度「僅」達到 100 Mbit/s
問題在於,對於最終用戶在多個頻段聚合的情況下可以達到的速度,ITU 的態度要溫和得多。在密集的城市環境中,他們只能存取至少「僅」100 Mbit/s 的下載速度和 50 Mbit/s 的上傳速度。相當令人失望,因為這些性能在今天的 4G 中已經可以實現,即使它們只涉及目前在法國的少數城市且僅在少數幾個航站樓上。與今天相比,這仍然是巨大的進步。回想一下,2016 年 7 月,我國 4G 平均網路速度僅達到鄉村地區 6Mbit/s,人口稠密地區 30Mbit/s。阿爾塞普。
然而,設備製造商希望藉助新的多路復用技術:多用戶MIMO (Mu-MIMO) 來推動未來5G 的發展。「我們最終將能夠同時為兩個甚至多個用戶使用相同的時間和頻率資源,即使他們處於不同的位置。目前我們無法使用 4G 做什麼»,愛立信無線解決方案負責人 Hassan El Nahas Homsi 在測試 5G d'Orange。一個有待證實的承諾。
國際電聯提供的另一個說明是延遲時間。只有連網汽車等關鍵技術才應受益於 1 毫秒的延遲。其他服務必須滿足 4 毫秒的要求,而目前 4G 需要 20 毫秒。
每平方公里 100 萬個連接
對於毫米波頻率,營運商的頻寬必須至少為 100 MHz,最高為 1 GHz。 5G 還必須能夠每平方公里吸收多達 100 萬個連接。當然,這是為了吸收物聯網力量的巨大成長。
最後,關於移動性,即使使用者以 500 公里/小時的速度移動,也必須能夠接收 5G 訊號。
請記住,所有這些都是臨時的,仍然可以修改。「基本技術規格將在二月底決定。至於評估標準,我們要等到6月底才能決定。值得注意的是,這兩份文件的正式批准程序將於 11 月進行。預計將於 2018 年初正式發布研究結果。國際電信聯盟日內瓦無線電通訊辦公室顧問 Sergio Buonomo 在去年 12 月向我們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