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 P9 及其 Plus 版本於昨天正式發布:這兩款高端終端標誌著這家中國製造商的攝影雄心的轉折點。為了解決蘋果和三星終端的問題,華為選擇了該領域的傳奇品牌徠卡。
兩個品牌的聯合宣佈為聯合工程合作夥伴關係,但其業務方面尚不為人所知,這尚屬首次。或幾乎:松下已經發布了一款採用徠卡品牌光學元件的智慧型手機 CM1,但這次發布要謹慎得多,沒有宣布具體的合作夥伴關係——這兩個品牌在純攝影領域已經緊密相連。
華為P9的獨創性在於其雙鏡頭模組系統。如果我們已經看到了具有兩個後置感測器的智慧型手機,那麼這是第一次終端整合兩個焦段和兩個相同的感測器。相同或幾乎,因為如果組件的清晰度和感光點尺寸相同,則其中一個感測器是獨一無二的:它是 100% 單色。
雙感測器,包括一個單色感測器
P9 感測器據稱由索尼開發,是配備 1.2 微米感光元件的 12 Mpix CMOS 模組。第一個是標準 RBG 矩陣感測器(稱為“Bayer”),也就是說它看到的是彩色的,第二個沒有這個矩陣,因此看到的是黑白世界。
這樣的感測器可以用來做什麼呢?除了使用專用於黑白照片(如下所示)之外,華為還解釋說,它還能夠將其訊息與其彩色孿生相結合。雖然後者恢復色度資訊(即顏色),但黑白模組解釋訊號的亮度,即每個像素的光量。
結合這兩個訊息,華為聲稱其 P9 是“對光敏感度比iPhone 6S比 90% 更靈敏三星 Galaxy S7」。我們必須看看華為的軟體工程師在實踐中是否找到了有效結合這兩個訊號的正確技巧,但從紙面上看,這似乎是可能的。
背景模糊和後對焦
第二個黑白感測器還可用於模擬物理上不可能*用如此小的感測器重現的效果:背景模糊。第一個HTC One M7是第一個使用第二個感測器模擬這種效應的人。當時,該模組的分辨率僅為主 4 Mpix 感測器的一半,僅用於測量從終端到物體的距離。除了兩個感測器的平庸之外,當時的機上軟體還不完整,提供的結果充其量也很平庸。
憑藉兩個具有同等清晰度的感測器以及多年的研發和回饋,華為可以成功模擬這種背景模糊,而這種背景模糊對於肖像和照片愛好者來說是非常珍貴的,具有空靈的外觀。
據華為稱,第二個感測器還將提供後對焦功能。在此模式下,相機快速捕捉多個影像,將它們組合成一個文件,並允許使用者回顧設定對焦區域和模擬光圈值。這裡的技術挑戰更大,我們期待中國工程師如何應對。
徠卡認證的光學元件:明亮,但不太亮
兩個徠卡品牌相機模組的 Summarit 等效焦距為 27 毫米(相當於全片幅單眼相機),光圈為 f/2.2,與 iPhone 6 和 6S 的光圈相同。就亮度而言,這些光學單元並沒有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如 LG G4 整合了 f/1.8 鏡頭 - 最新的 Galaxy S7 的光圈為 f/1.9。
但光學器件的最大孔徑絕不能顯示其光學品質、均勻性或清晰度。如果與徠卡的合作進行得好,德國工程師應該對鏡頭的品質和光學配方提出嚴格的標準。讓我們希望徠卡如此,因為這個德國品牌正在利用自己的聲譽。
除了光學單元的合作外,與徠卡的合作也涵蓋了軟體方面。儘管看起來令人驚訝,但我們在這一領域尤其期待徠卡。
徠卡顏色?
毫無疑問,華為工程師在這些相機微模組方面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在這個徠卡不生產任何產品的領域,徠卡特別有可能施加了更嚴格的規格,並給出了兩三個提示,僅此而已。
另一方面,在色彩及其詮釋方面,徠卡擁有專業知識。華為消費者業務總監餘承東非常強調 P9 將提供的三種顯色模式:標準、鮮豔(飽和)和平滑(柔和)。

任何數位設備僅在感測器輸出時產生必須解釋的亂碼計算機數據。然而,在這一領域,西方品牌佔據優勢:以前是諾基亞,現在是蘋果,這些製造商的終端提供開箱即用的 Jpeg 最佳色彩,所謂的“亞洲”品牌經常提供陳詞濫調:太冷,太人造。
由於其膠片傳統和數位相機的 Jpeg 質量,徠卡無疑提供了數據和顏色解釋以及 Jpeg 壓縮品質的專業知識。在此,我們再次期待對餘先生的說法進行核實。
真正的單色模式!
徠卡是唯一提供只能看到黑白影像的相機的消費品牌徠卡 M Monochrom。與 P9 一樣,這些盒子配備了一個沒有彩色矩陣的感測器,該感測器位於感測器前面。除了有時在光敏感度方面獲得顯著增益(因此提高 ISO 時可以更好地保留細節)之外,黑白感測器還提供了更豐富的灰階色調。下面是在 Lightroom 中開發的 Leica M Monochrom RAW 檔案中的影像 - 請注意雲中的豐富細節。


除了在智慧型手機領域產生具有獨特品質的黑白檔案外,P9 在紙面上還可以走得更遠:當單色感測器恢復黑白影像時,來自彩色感測器的資訊可以使在軟體中模擬濾波器。足以透過過濾天空藍色等的光線來襯托出雲彩。
軟體:徠卡體驗
如果噪音(快門等)和德國公司字體的使用對我們來說似乎很花哨,那麼 P9 擁有與徠卡共同開發的軟體介面的訊息似乎是一個不錯的新消息。因為無論是 M、T 還是 Q,徠卡都在其所有最新數位設備中開發了精緻且高效的軟體介面。
華為強調了一個能夠在「專業」模式下快速退出的高效能介面。但請注意,存取 RAW 檔案格式(數位「底片」)和手動覆蓋並非華為獨有,因為 Android 6 現在原生提供這些功能。
三重自動對焦
華為在對焦速度方面從未表現出色,但該品牌承諾P9將改變這種情況,因為該終端使用了三種技術:雷射、深度/距離測量和對比度檢測。於先生確認,雷射用於對焦不遠的物體,另外兩個自動對焦則為較有深度的場景提供支援。
如果對比度檢測是一種經典技術——它甚至是所有智慧型手機首次使用的技術——那麼使用兩個光學元件(如兩隻眼睛)來測量距離(測距儀)即使不是首例,在電話領域也很少見。這篇很長的專門展示攝影技術的文章尚屬首次:到目前為止,唯一專門討論「智慧型拍照手機」的長文涉及蘋果或三星。
因此,關於這款 P9 的攝影承諾——以及因此的期望——非常重要,因此可以輕描淡寫地說,華為在轉折點上受到了熱切的等待……並且無意讓(我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