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串流媒體巨頭 Spotify 存在白噪音問題。這些單調、舒緩的聲音,例如海浪的沙沙聲、風的吹動聲或風扇的呼呼聲,有些人用它們來入睡或放鬆,可能會讓公司損失很多錢。
Spotify是全球最受歡迎的音樂串流平台,每月活躍用戶超過 3.65 億。在這些用戶中,有些人不聽音樂,而是聽白噪音。一些創作者利用這一點以最小的努力賺大錢。
白噪音的巨大成功
白噪音可在 YouTube 上免費觀看,或者其他平台,如 Spotify,播客可以透過播放此類「音樂」來賺取廣告收入。這給 Spotify 帶來了一個問題,它必須向這些播客支付版稅,而白噪音不被視為原創作品。
根據賓州大學的一項研究,Spotify 上有 200 多個白噪音播客,收聽人數超過 20 億人。這些播客具有各種聲音,例如柴火的劈啪聲或時鐘的滴答聲。有些甚至專門研究特定的聲音,例如貓打鼾或心跳。
這些播客越來越受到 Spotify 用戶的歡迎,他們聽這些播客來入睡或放鬆。根據同一項研究,白噪音播客的平均收聽時間為 45 分鐘,比音樂播客(25 分鐘)或口語播客(37 分鐘)的平均收聽時間長。
一個讓 Spotify 付出沉重代價的頭痛問題
但這種成功對 Spotify 來說是有代價的,它必須向這些播客支付版稅,就像向音樂藝術家支付版稅一樣。根據該研究,Spotify 在 2023 年向白噪音播客支付了約 3,800 萬美元,即每次收聽約 0.018 美元。這筆金額看似很小,但卻佔 Spotify 預算的很大一部分,該公司 2023 年在版稅上花費了 50 億美元。
內容創作者接受彭博採訪表示他已經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全職投入製作白噪音播客。他說他每 1,000 場比賽的報酬為 12.25 美元。考慮到他的節目的受歡迎程度,這將代表每月 18,375 美元。
然而,根據美國法律,白噪音不被視為原創作品。這是一種通用聲音,不受版權保護,因為它不反映其作者的個性或創造力。因此,白噪音播客無權聲稱對其聲音擁有專有所有權,也無權阻止他人使用它們。
面對這樣的情況,Spotify 將移除白噪音播客其「大使廣告」計畫將於 10 月啟動。該平台還要求播客在過去 60 天內必須在 Spotify 上擁有 1,000 名獨立聽眾(目前為 100 名),才有資格參與廣告計劃。
該公司發現自己處於一個微妙的境地。一方面,它不想失去忠實的用戶,這些用戶喜歡白噪音播客,如果 Spotify 刪除這些播客,他們可能會轉向其他平台。另一方面,他不想支付不合理的特許權使用費,這會減少他的利潤,並可能使他陷入法律問題。
因此,Spotify 採取了謹慎的策略來監控白噪音播客,如果違反其服務條款則將其刪除。
例如,該公司刪除了一個播放相同音訊長達10個小時的播客,因為它認為這是試圖操縱薪資制度。
Spotify也實施了播客驗證系統,旨在確保播客遵守平台規則,不傳播非法或不當內容。
Opera One - AI 驅動的網頁瀏覽器
作者:歌劇
來源 : 商業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