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ophe Aguiton 是 Orange Labs (1) 的社會學家和研究員,也是社區網路的專家。在 2 月 5 日至 6 日在參議院舉行的第二屆 NetExplorateur 論壇上會面
2009 年,他又回到了 Web 2.0 和網路在傳播思想和質疑權威方面的貢獻。01網。 :網路對公共辯論的主要貢獻是什麼?
克里斯托夫·阿吉頓:互聯網一直是開放和獲取資訊的重要工具。 Web 2 的到來帶來的新變化是網路使用者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是一個
此邏輯適用於僅在網路上提供的內容,也適用於傳統媒體。
如今,「傳統」新聞網站上的每一篇文章背後都有一個論壇。這是個人可以給予的場所和空間的顯著擴展。
他的觀點。我們是否可以將網路視為質疑政治、道德或知識權威的媒介?
一定!網路面向的是數以百萬計的人,他們可以隨時做出反應,這一事實必然會給當權者帶來問題。不過,我認為較高的一個是在
權力越大,這些事情越能得到和平管理。特別是對於習慣在開放的公共空間行事的政治領袖。
新的情況是,透過網路傳達的辯論現在正在各個層面進行,這影響到了以前沒有經歷過此類抗議的小鎮市長和地方民選官員。那裡可以
造成一個問題,因為它影響的人群不一定具備此類運動的規範。
還有一個更廣泛地影響所有公民的擔憂。我們總是將言語與寫作區分開來:當我們寫作時,我們會重讀自己,而言語則更加自發(我們可以回到我們說過的話)。
如今,有了各種視訊和音訊記錄手段,語音將越來越被銘刻在石頭上,並具有書寫的意義,這可能會成為複雜化的根源。互聯網是否會產生衝突?
計算和互聯網都熟悉一種衝突,即分離衝突,在自由軟體世界中被稱為叉,項目從中分裂出來的分叉。一個部門,其中
可能是痛苦的,但這通常會導致主角保持一種聯繫,一種關係,因為探索這種分裂產生的新路徑可以使整個社區受益。
但還有另一種類型的衝突,我稱之為碰撞衝突,它會帶來更多的問題。這就是兩個人完全不同意的情況,在哪裡相遇,又在哪裡結束
卷鬚。在這種情況下,網路呈現出特殊的限制。這是一個不一定有雅典意義上的市集的空間,一個人們可以調節自己的言論、建構自己的言語的地方。在那裡,人們放手,
因為有螢幕。這就是「巨魔」現象:暴力的人,對他人表現出攻擊性。
但網路是一個讓我們能夠想像各種衝突類型的領域。讓我們在這裡簡單地記下維基百科社群發現的用於管理頁面編輯衝突的監管模型。
訪問量最大的。你提出了互聯網作為社會組織網絡的中心隱喻的想法…
現今,網路隱喻充分發揮作用。而其最完整的形式就是網路。一個基於水平概念、拒絕等級制度、權力授權的隱喻……無論我們要做什麼
發現世界是「平的」這個觀念的背後,甚至是「參與式民主」概念的背後。這個網路比喻很管用,但它很方便地隱藏了
現實與平坦世界的形象並不相符。
例如,如果我們嘗試建立互聯網的真實拓撲,就會有一些節點連接著性質非常不同的事物。有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有他們的電腦,然後還有
擁有吸引大量網路使用者的網站,擁有龐大的內部網,以及透過入口過濾器保護自己的中國和國家。與現實世界一樣,我們今天看到國家的重要性,
網路不是一個平坦的空間。在這種結構中,我們可以找到氣密袋和垂直結構。網路隱喻的第一個風險是掩蓋這個現實。
還有第二個風險:想像一個所有個人都是平等的網絡。在網路世界裡,菁英與以前不一樣了,但它們仍然存在,階級制度和組織也同樣存在。
不平等…Web 2.0 從何而來?
我認為Web 2.0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現代計算發明者的願望。感謝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 (Douglas Engelbart) 等研究人員的貢獻,這些概念在 20 世紀 60 年代末得以落實
[1960年代人機介面專家、滑鼠發明者,編者註]他們受到美國反主流文化的垮掉派、嬉皮和社區運動的影響。
據他介紹,電腦必須幫助個人而不是結構,這與以前軍隊、銀行和大公司使用的集中式電腦不同。恩格爾巴特希望賦予個人權力
它強調了介面、鍵盤、螢幕、滑鼠以及網絡,作為互聯網的預兆。電腦被發送回個人,但是是一個協作個人。該網絡將尋求組織這項活動
合作。今天我們可以說 Web 2.0 是這種反主流文化的遙遠繼承者!
(1) 感官實驗室(網絡和服務社會學和經濟學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