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 System(原奧林巴斯)的 90mm f/3.5 Macro IS Pro 相當於 180mm,是同類中獨一無二的鏡頭。透過其初始功率,還加上 x2 增距鏡,將其轉換為 360 毫米微距鏡頭,既穩定又熱帶。一個可以吸引眾多愛好者使用 Micro 4/3 系統的固定焦距?
喜歡細節照片的愛好者將會對 OM System(以前稱為奧林巴斯照片部門)的全新光學器件垂涎欲滴。是的,是一個鏡頭,但不僅僅是任何鏡頭:市場上具有無與倫比能力的微距鏡頭......而且還有非常(非常)長的路要走! M.Zuiko Digital ED 90mm f/3.5 Macro IS Pro 確實是其利基市場中獨特的鏡頭。
獨特之處在於其初始放大能力:與基於24×36 毫米感測器的「經典」倍數係數相比,其倍增係數以毫米為單位,這款寶石的最小對焦距離為22.4 厘米,實際上相當於180 毫米。如果單眼相機的世界已經擁有如此強大的光學系統(佳能為 180 毫米,Nikon為 200 毫米等),那麼混合相機的世界,尤其是全畫幅感測器,距離這個微距焦距還很遠,最大焦距為105毫米。
但該品牌第一款「專業」微距鏡頭(60 毫米不是專業鏡頭)的優勢更進一步。因為奧林普……嗯,抱歉,OM系統(!)能夠在這裡將弱點轉化為優勢。有時因其 Micro 4/3 感光元件尺寸小而受到批評,但這個日本品牌在長焦鏡頭領域(更輕、更緊湊的光學元件)的便攜性方面具有優勢,而且在微距方面也具有優勢。因為再現係數,宏觀實踐的真正“聖杯”,再次受益於這個小型感測器。顯示在x1到x2之間(超級巨集中),也受到感測器乘法係數的影響。因此,事實上,再現係數在 x2 到 x4 之間(相當於 24×36)...甚至可以做得更多!
與增距鏡的兼容性 = 創紀錄的力量!
在那些拍攝蒲公英、蒼蠅腿和其他肉眼難以(不可能!)的細節的照片的世界裡,要比光學的再現係數走得更遠,你必須狡猾。透過使用非常明確的感測器進行大量裁剪(伴隨著清晰度/解析度的相關損失),或者透過使用延長管,可以提高最小對焦距離。但沒有焦點增益。
奧林巴斯透過其 90 mm f/3.5 Macro IS Pro 鏡頭兼容 MC-14 和 MC-20 增距鏡來紀念這一時刻。最初旨在提高變焦鏡頭的放大倍率(MC-14 的係數為x1.4,MC-20 的係數為x2),這兩個價格適中的配件(299 歐元和379 歐元)現在也可以使該微距鏡頭受益。將等效的 180 mm f/3.5 轉換為 252 mm f/4.5 (MC-14),甚至 360 mm f/5.6(MC-14 損失一檔光,MC-20 損失兩檔)。
該鏡頭中整合的新穩定功能部分補償了亮度的損失。這又是獨一無二的…
穩定化和熱帶化
感測器(在外殼中)和光學器件的機械穩定性通常是不同的。互補:感測器的校正對於某種類型的校正(尤其是滾動)更有效,而光學元件的垂直/水平校正則更有效。
利用機身出色的側傾穩定性(奧林巴斯再次成為該領域的參考,這要歸功於其小型感測器),90 mm 還可以依靠光學穩定來糾正側傾。雙重修正將有利於您必須進行的徒手握持。因為在現實中,這樣的放大倍率(與長焦鏡頭的放大倍率相反),通常至少需要支撐,甚至完全在三腳架上。
而且您可以在三腳架上長時間留在戶外,因為這款 90 毫米微距鏡頭受益於與 OM1 等機構相同的 IP53 認證。這意味著您可以在季風中用相機和光學元件在這只熱帶青蛙面前度過一個小時,而無需在設備上拉上防護油布。這種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抵抗的想法對於這種觀點很重要。在微距拍攝中,攝影師將自己放在三腳架上拍攝數十張甚至數百張影像,然後將它們組合成一張非常清晰的照片,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微距需要非常淺的景深。
同樣,感測器的較小尺寸擴大了景深(這增加了清晰度)。一些奧林巴斯機身(例如 OM1)具有影像堆疊功能(焦點堆疊),但僅限 15 次拍攝。拍攝昆蟲細節的「真人」——需要拍攝 250 到 300 張照片才能拍出這些著名的非常清晰的蠅眼圖像! – 他們將以 RAW 格式拍攝,並在專門的軟體中組合大量影像。因此,根據實際情況,光學元件對困難地形的耐受性有時至關重要。
從紙上看,這款 M. Zuiko Digital ED 90mm f/3.5 Macro IS Pro 鏡頭堪稱一顆小寶石。熱帶化、穩定化、提供離合器AF/MF 釋放、重量輕(453g)、功能強大且用途廣泛(透過更改 AF 限制器,它也可以像普通鏡頭一樣工作),它應該配得上「Pro」徽章。徽章的價格為:1,499 歐元(含遮陽板和帽子)。 2 月 28 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