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膠片已經冒險了。在第一次向數位轉型失敗後,該品牌開始透過專業輕便相機(X100系列)恢復元氣,並以其混合型相機(X系列)吸引了街頭攝影師和其他記者,現在它同時又吸引了追求最大影像的專業攝影師。
混合式外殼開啟了新的安裝口(G 安裝口)和新的光學組,為新的巨型感測器提供服務,首次迭代的像素超過 5000 萬。一台裸盒售價 7,000 歐元的專業機器,這讓富士膠片能夠提供最便宜的——是的,是的! – 門票通常超過 10,000 歐元的世界中的中片幅混合相機。
巨型感測器
「哦,偉大的感應器! »,旁觀者驚嘆道,在如此大的表面積面前感到幸福。 51.4 Mpix CMOS 的尺寸為 43.8 x 32.9 mm,受益於 1441 mm² 的有用表面積,比 24×36 mm 全片幅感測器大 66%。這使得您的智慧型手機感測器離您很遠很遠!
這款圖像怪物由「感測器之王」索尼設計,標誌著富士膠片回歸拜耳矩陣。自 X-Pro 1 以來,這家日本公司一直使用名為「X-Trans」的 APS-C 感測器,其感光點分佈截然不同。這項技巧使富士膠片很早就可以不用低通濾波器,但它迫使富士膠片工程師開發新的影像處理演算法,這會影響效能,尤其是在影片方面。
透過回歸傳統的拜耳矩陣感測器,富士膠片為軟體發行商提供了一種易於解矩陣(RAW 檔案的解釋)的解決方案,從而向攝影師保證,他們珍貴的影像將得到良好、高效的處理。
如果說它的中片幅感光元件在尺寸上超越了消費性設備,甚至超過了專業單眼相機,那麼GFX 50s 並沒有市場上最大的型號:專門從事專業攝影的Phase One 公司的XF 配備了更大的感光元件。富士膠片團隊選擇了稍小的格式,一方面,與24×36 型號相比,清楚地標出了其差異,同時避免在火箭筒光學器件方面將信封推得太遠——感測器越大,感測器就越大。
某些攝影領域的專業人士可能會有些抱怨,但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富士膠片做出了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該安裝座透過轉接環與哈蘇光學公園相容。最重要的是,其影像品質確實比 24×36 mm 相機所能產生的影像品質高出一步,並且最終是其與 APS-C 感測器的混合體。
像素氾濫
對於從這個盒子裡出來的圖像我們能說什麼呢?這一現實兌現了承諾。 GFX 50s 產生了一些我們見過的最美麗的圖像。性能與美麗圖像的靈敏度相結合,因為沒有一張照片呈現用刀切割的像素。影像柔和、自然。
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品牌,Fujifilm 憑藉 GFX 50s 成功地在細節的豐富性和清晰度平面的微妙性之間找到了適當的平衡。
與全片幅感光元件單眼相機相比,銳利範圍內的拍攝對象提供了額外的臨場感。這既取決於光學元件,也取決於感光點(著名的像素)的大小。比Canon EOS 5D 更大,單眼相機也配備了 50 Mpix 感光元件,但尺寸更小,我們認為 GFX 50 的「大」感光點受益於更多的光線,因此更精確。
樹葉、頭髮、頭髮等細節都畫得很完美,甚至是輪廓分明的。超過 50 Mpix 的寬泛定義產生的檔案一旦在 1440p 螢幕上以 100% 顯示,就會讓人眼花繚亂,被影像的大量細節和微妙之處(表面、凹進、縮放的油漆等)淹沒。
如此大量的像素和細節在邏輯上意味著適應用途,其中材料將被正確地突出顯示(特別是大印刷品)。因為發佈在 Facebook 或 Instagram 上,只有當我們充分發揮精細度和景深卡時,由此類相機生成的圖像才有意義。
散景和清晰度
在給定光圈下,感測器越大,其清晰度範圍越窄,越小,清晰度範圍越寬。因此,GFX 50s 的巨型感應器可以讓您受益於主體的非常窄的清晰度範圍......以及非常柔和的模糊。在追求清晰度的祭壇上,模糊常常黯然失色,但它仍然是肖像、細節的重要元素,因為焦點在於其材料和性質。
富士膠卷是光學和自然渲染大師(請進一步閱讀我們對色彩處理的理解),也是光學方面的專家,也正是由於對玻璃的掌握,GF 50s 也能產生模糊 > 銳利的過渡。銳利的鏡頭浮雕、精確且充滿生機,而模糊區域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給人一種富士膠片完美地成功地再現了眼睛行為的印象。
不過,要注意重點。在如此窄的範圍內,尤其是在 f/2.8 時,很容易錯過目標並產生效果較差或焦點與攝影師預期不同的影像。
與智慧型手機拍攝時一切都很清晰相反,中片幅需要仔細控制焦點。尤其如此,因為 GFX 50 在緊張度、獲取和保持對主題的聚焦方面尚未達到其弟弟 X-T2 的水平(進一步閱讀)。
令人驚嘆的 JPEG
在色彩再現方面,回歸拜耳矩陣對富士膠片來說沒有任何問題,而色彩再現是品牌的一大優勢。您可以從我們的 Flickr 圖庫下載原始 Jpeg 檔案來做出自己的決定。毫無疑問,您會得出與我們相同的結論:除了合成需求(廣告、皮膚修飾等)或非常困難的拍攝情況(低/高光、白平衡錯誤等)之外,Jpeg 文件非常好,顏色也非常好。是的,也適合專業工作!
GFX 50s 繼承了其兄弟 X-Pro2 和 X-T2 的膠片模擬模式,即 PROVIA(標準)、VELVIA(明亮)、ASTIA(柔和)、Classic Chrome、PRO Neg Hi、Pro Neg Standard 模式。 ,以及不同的黑白模式,包括出色的ACROS 及其變體,這是尋找柔和優雅渲染效果的婚禮攝影師的樂趣。
從肉眼看來,我們觀察到 GFX 模式與其採用小型 APS-C 感測器的同類產品的模式之間的渲染性質沒有差異。簡而言之,它仍然一樣好。
這並不意味著 GFX 對所有光線的處理都是一樣的,我們注意到在某些人造光源(霓虹燈)和陰天冬季早晨的弱光下產生良好的白平衡有些困難。但手動稍微調整一下,很快就恢復了狀況。
在 ISO 方面,大型感光元件的色彩精度高達 ISO 12,800 的最大值。如果細節開始褪色(是的,在 ISO 6400 之前它仍然很乾淨!)顏色的本質不會發生絲毫改變。感人的 !
神奇的RAW,良好的動態範圍
相機產生兩種類型的檔案:RAW,即“數位底片”,一種未經處理的缺陷但包含大量資訊的格式。 JPEG 是一種解釋文件,其中色差和其他光學缺陷得到糾正,但其壓縮會損失高光和低光以及顏色性質的大量顯影自由度。
GFX 50s 等級的設備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不僅 Jpeg 檔案非常精美(見上文),而且 RAW 也非常豐富。在 Lightroom CC 2015.12 及其版本 9.12 中的 Camera RAW 渲染引擎下觀察,GFX RAW 不具有我們在具有較小感測器和更近似光學元件的所有裝置中發現的這種柔和且平坦的渲染。
這些檔案可讓您在低光源下恢復大量訊息,而無需銳化增強來獲得衝擊力。在Lightroom 中,您可以將「高光」滑桿置於-100%,將「陰影」滑桿置於+100%,以便顯示雲中的所有細節(例如暗角),而無需獲得具有誇張HDR 外觀的文件。
優於全片幅單眼相機的動態範圍是中片幅的另一個主要優勢,而這款 GFX 50s 充分利用了這一優勢。曝光不良或在脆弱條件下拍攝的文件很難恢復,甚至很難丟棄,但這裡有足夠的材料可供處理,尤其是在低光源下。有些中片幅相機做得更好,但它們比富士相機更貴。
專業人體工學
GFX 50s 拍攝的照片數量龐大,實際上並不比專業單眼相機更大或更重。真正的額外重量來自於光學器件,從邏輯上講,它比全畫幅單眼相機(具有相同焦距和光圈)更令人印象深刻。
話雖這麼說,富士膠片的專業相機非常易於操作,並且提供足夠的抓地力,既令人放心,又不具侵入性。手很容易找到控制裝置,感覺非常反射性,儘管後螢幕有點誇張,電子設備和電池盒的故障。
GFX 50s 配有可拆卸取景器,在工作室模式下,例如在三腳架上使用時,可以將其拆下,從而進一步縮小尺寸。這是模組化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對於這種類型的設備至關重要,其中人體工學是決定因素。
對於後者,富士膠片透過非常堅固的轉盤、足夠大的按鈕以及透過上部螢幕快速存取資訊提供了漂亮的分數。
除了本應為 USB-C 格式的 USB 3 插座外,我們唯一的抱怨再次歸因於可調節 LCD 螢幕的 1 公分厚的突出物。除了佔地面積更大之外,這個托盤還迫使工程師將播放和刪除按鈕移到右手拇指不太容易觸及的壁架上。
這是一件小事,但正如我們所提到的,人體工學是一個重要因素。除了這個小缺點之外,我們很欣賞雙 SD 卡插槽 – 為什麼不選擇更快、更耐用的 QXD? – 既易於打開又非常具有保護性,方便的小操縱桿也是如此 – 但下次請更大一點!
您在科羅拉多州的工作室
GFX 50s 的裸機售價為 8,000 歐元,這無疑是一款昂貴的設備,但它並不脆弱。與賓得 645D 和 645Z 一樣,保護套完全熱帶化,真正專為困難地形而設計。對於風景攝影師來說,這是一個強有力的論據,從邏輯上講,人們對大型感測器和超級影像定義非常敏感。
因此,它能夠承受毛毛雨和大風中的旅行和其他照片拍攝,而不會給主人帶來(太多)壓力。間隔良好的控制和足夠大的按鈕允許戴著手套使用。
如果機身不比全片幅單眼相機(如Nikon D8x0 或Canon 5Dx)重,請記住,這些鏡頭比單眼世界中的同類鏡頭更重、更長、更大。而且感光元件的大尺寸應該會限制超遠攝鏡頭的發展——你能想像中片幅版本中相當於 400mm f/2.8 的鏡頭嗎?
速度,一個參考問題
混合相機,也就是說沒有反射瞄準鏡的鏡子,GFX 50s目前無法與同類最快的相機競爭。雖然速度不是很慢,但它的大感測器是與較小感測器一樣快速提供自動對焦的額外限制。在中片幅系列中,GFX 50s 是同類相機中速度最快的相機之一,但在一般競爭中僅處於平均水平。
如果它總體上表現良好,特別是在低光源條件下,它會出現一些問題,特別是在移動過多時保持對主體的焦點。即使比其他媒體格式更快,GFX 50s 也不是專為動作而設計的機身。
還要注意曝光速度。感光元件和光學元件都不穩定——富士底片尚未掌握其 APS-C 混合相機上的感光元件穩定性,僅在光學元件上謹慎使用,以免降低影像品質。如果ISO的增加確實很好,你必須小心不要低於1/30太遠e,甚至1/50e徒手秒。
影片:僅全高清
影片從來都不是富士膠片的強項,儘管自從 X-T2 以非常好的比特率和無裁剪的 4K 格式拍攝以來,該品牌已經大幅改進了其文案。如果該品牌繼續在這一領域努力,特別是因為它還生產 XF 卡口的電影鏡頭,那麼富士並沒有用 GFX 50s 誘惑魔鬼,也沒有為其巨大的機身配備簡單的全高清模式。
當然,這種感光元件有望實現比全片幅 24x36 相機更引人注目的模糊背景,但很難責怪該品牌首次涉足大畫幅攝影領域。軟體更新肯定會受到歡迎,但考慮到該設備的定位——大畫幅攝影——這種缺陷對我們來說只是小問題。
光學艦隊:富士的保證
沒有光學系統,系統就毫無意義,富士軟片深知這一點。透過公佈其外殼,該品牌直接推出了三款鏡頭,並公佈了另外三款。第一年有六個鏡頭,再加上未來幾年其他型號的開發以及與哈蘇鏡頭的兼容性(富士膠片為瑞典品牌製造...)。從一開始,GFX 50s 就讓那些想要投資全新且昂貴系統的攝影師放心。可惜理光沒有在賓得 645D 和 645Z 上做同樣的事情...
已開發的 6 種光學元件(以及先驗的以下光學元件)均經過熱帶化處理,以確保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都能提供保護。根據富士工程師介紹,它們的設計目的都是「至少」容納 100 Mpix 感測器,甚至更多。足夠保證幾代盒子了!
戰鬥中認真
富士軟片進軍中畫幅並不是一時的時尚,日本人在20 世紀就已經設計了許多膠卷相機,仍然為其他人(哈蘇)開發和製造鏡頭,最近獲得的數位技術使他能夠100% 以自己的名義推出產品進入競技場。
與他相比,沒有哪個玩家是如此強大的實業家,理光是微不足道的,其他人(一期、哈蘇)都是與富士並肩的中小企業。面對全畫幅已經叱吒風雲的索尼,富士選擇了「更少的體積,更高的質量」的道路。富士的第一槍就擊中了要害。這款 GFX 50 堪稱奇蹟。